党徽闪耀在美姑脱贫攻坚阵地上

2022/8/13 来源:不详

擅长临床白癜风研究的专家 https://jbk.39.net/yiyuanfengcai/ys_bjzkbdfyy/792/

六月的美姑,盛夏并没有给这片土地带来一丝炎热,凉爽的微风从山那边缓缓吹来,山腰上,几朵洁白的云朵点缀在绿带间,拉马阿觉乡移民村文化活动室内,欢快的达体舞音乐正在响起,灾民村2组村民阿候几几身着色彩艳丽的彝族服装,和村民们手拉着手,围成圆圈,在音乐的伴奏下翩翩起舞,用舞蹈跳出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这样的场景不仅仅出现在灾民村,如今,在这块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大变化、大发展随处可见。

今年3月闭幕的美姑县“两会”捷报频传:年,实现80个贫困村、户贫困户、人贫困人口如期退出贫困序列,贫困发生率降至18.66%;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5.9亿元,同比增长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万元,同比增长6.8%。

数字的背后,离不开抓扶贫的乡镇干部,他们无数次与群众促膝长谈、拉家常,让老百姓认识了村里的“新面孔”;无数次查看村庄基础设施,把群众的冷暖疾苦记在心间;又是他们,把饱含着党和政府温暖的物资和慰问金送到了贫困户的手中;还是他们在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的同时,又谋划好了今后发展的大局……在林木美姑,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称号:乡镇干部。

一位彝乡人大代表的履职路

记美姑县第十四届人大代表、拉马阿觉乡移民村

党支部书记吉子子者

人物名片

吉子子者,男,56岁,彝族,美姑县拉马阿觉乡移民村人,现任该村党支部书记,美姑县第十四届人大代表。

黝黑的肤色、和善睿智、敦实干练的吉子子者以紧迫的历史使命感、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对村民的赤诚热爱,全身心扑入工作,发挥了人大代表的引领作用,作出了积极有效的贡献,受到了领导和群众的称赞。

38年前的一个夏天,一名身躯凛凛的青年男子向村党组织递上了一份沉甸甸的入党申请书,这一年,是年,在拉马阿觉乡,仅有15名党员,经过党组织严格考察,听取党内外群众意见后,18岁的吉子子者光荣地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从那时起,“共产党员”这四个字就如一颗埋下的种子,在他的心里生根发芽,潜滋暗长,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信念变得异常坚定。

群众致富的“引路”人

生长在农村的吉子子者,从小就立志为父老乡亲担一份压力,减一些负担,献一份力量。多年来,他把发展经济、带领农民群众致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作为第一职责,带头在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发挥作用,真正起到了人大代表的表率和“领跑员”作用。

为了让贫困户尽快摘掉“贫困帽”,他与乡党委政府领导、挂钩联系单位和干部一道对号入座,逐户商讨致富对策,发展脱贫产业,制定脱贫计划,真正做到了精准施策、对症下药。

在他的带领下,移民村基础设施、村容村貌、安全住房等各项建设已经完成,产业发展步伐持续加快。该村除了新建青花椒基地亩、核桃亩、荞麦亩、连片马铃薯亩外,还发展以美姑山羊为主导的养殖业,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早日实现脱贫致富,全面实现了村“一低七有”、建卡贫困户“一超六有”的奋斗目标。该村已于年顺利通过脱贫攻坚验收,全村户人建档立卡贫困户摘掉“贫困帽”。

群众矛盾的“调解”员

在吉子子者担任移民村委会主任、村党支部书记和人大代表以来,他凭着“干事、创业、为民”的精神追求,带领村两委一班人,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自己的诺言。

年,吉子子者从曾经的青涩少年成长为一名村长,30余年的基层工作已将他锻炼得娴熟干练。他出生在一个农村家庭,受家庭的熏陶,从小就养成了纯朴、善良、要强的性格。

那一年,村里有2户农户发生火灾,火势蔓延十分迅猛,不一会儿的功夫就把房子烧着了,面对灾后无家可归的村民,吉子子者自掏腰包,每户资助元,帮助受灾户重建家园。

“灾情,是检验人大代表的本色,面对严峻的灾情,作为基层人大代表更应迅速行动,奔赴第一线,与人民群众一起抗洪救灾、重建家园。”吉子子者说。

多年来,他既是一名人大代表,同时也是一名特邀调解员、人民陪审员、司法调解员、民间德古协会副会长。

他带头学法、知法、守法、用法,建立法制宣讲制度,及时向村民宣传党在农村的法律、法规、政策。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讲原则,顾大局,敢作为,求真务实,充分发挥领头作用。

“倡导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尚”是吉子子者当选村支书后积极开展的一项工作。年,村民阿黑克布要嫁女儿,按照当地传统习俗,嫁一个女儿至少需要男方准备30万元的彩礼,高额的身价彩礼往往让一个普通家庭无力承担。在他耐心的劝导、协调下,这门亲事最后以6万元谈成,在移民村,以这样“低”的身价钱嫁出女儿,尚属首列。

阿黑克布“低价”嫁出女儿的事在村里引起了轰动,村民有人说好,也有人反对,为改变这一现状,吉子子者在村上组织召开座谈会,座谈对象覆盖村、组各代表,通过访谈形式在基层广泛征求意见,组织开展“倡导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尚”活动;制定宣讲《村规民约》,强调婚丧嫁娶、禁放烟花、只杀5头(以下)牛的制度,发放《村规民约》宣传单等,积极为树立新风良俗“把脉问路”,逐渐地,村民们纷纷竖起了大拇指。

群众心声的“传声筒”

作为一名人大代表,吉子子者常说,“我是由人民群众选出来的,作为人大代表,既光荣,又感责任重大。我工作在农村最基层,更有责任体察民情,并及时把民情向上反映。”

每次人代会召开之前,他都集中一段时间走村串户,深入群众。围绕会议议题开展调查研究,听取群众意见,并把搜集到的情况带到会上发言;会议期间,他建言献策,踊跃发言,积极审议各项工作报告,提出意见、建议。

今年2月,美姑县召开第十四届人代会第三次会议,针对平时走村入户,收集整理的“群众意见”,他重点围绕脱贫攻坚、维护社会稳定、禁毒防艾和产业发展等问题发表了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在闭会期间,吉子子者积极参加调研、视察等活动,采取多看、多问、多思考的方式,全方位、多角度了解各项工作,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充分发挥了人大代表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吉子子者常说,“人大代表”,不是每年那几天会期上,可以用来对着闪光灯炫耀的风光头衔。的确,当置身于这份沉甸甸的荣誉之中,他不仅恪守着“能言”的职责,更进一步拓宽了“敢为”的道路。

撸起袖子加油“干”

美姑县觉洛乡武装部长兼副乡长、地莫村

第一书记卢其石炎工作纪实

人物名片

卢其石炎,34岁,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年8月至年8月在美姑县典补乡中心校任教;年9月至年6月在美姑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工作;年6月至今任美姑县觉洛乡人武部长、副乡长。

从乡中心校教师,到政府办工作人员,再到融入乡村带领广大群众脱贫攻坚,从年到年,卢其石炎完成了由机关向乡村的角色转变,从宽敞明亮的办公室搬到田间地头、邻里之间,从群众持怀疑态度到心心相印。

他带领基层夯实党建基础,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带领群众打赢脱贫攻坚战,发挥群众自我致富脱贫奔小康的作用;培育后备干部,发挥基层组织生机勃勃的“造血”作用。他用行动坚守初心,用真情描绘人生,像一个跳动的音符,活跃在农村工作的第一线……

干部沉下去工作实起来

“我们可以站着,绝不坐着,我们可以累着,绝不闲着。我们不等不靠不要,因为我们在抢抓千年难得的机遇……”在美姑县觉洛乡地莫村,流行着这样一句话。

地莫村位于美姑县北部,距离县城20.4公里,全村基础薄弱,交通落后,属典型的贫困村。农作物以马铃薯、玉米为主,畜牧业以牛、美姑黑山羊、猪、鸡为主。农作物播种面积亩,粮食总产量余吨。经济收入以初级农产品出售为主,全村整体经济水平不高,社会经济发展缓慢。

曾经,地莫村是全县有名的软弱涣散村,村干部说话没人听。如今,却成为全县脱贫步伐步子迈得稳又快的村寨。该村弱变强的背后,与美姑县委县政府推进“能人治村”是分不开的。

年,32岁的年轻干部卢其石炎走进了地莫村,此时,距年全面脱贫目标还有不到两年时间,该村担负着4个村、户人的脱贫巩固任务,时间紧迫、任务繁重。

为此,该村紧扣“精准”二字,按照“六个精准”、“五个一批”要求,强力推进“五大脱贫攻坚行动”,精准发力、精准施策,全面打好贫困村脱贫整体战、贫困人口脱贫决胜战和脱贫成果保卫战“三大战役”,切实帮助贫困群众脱贫奔小康。

什么是政绩?老百姓的口碑就是“第一书记”最大的政绩。

数据最有发言权,年初,卢其石炎刚进村时,地莫村是精准识别的贫困户为67户人,截至年底,该村已有63户人实现了脱贫,人均纯收入元,两年时间,这个美姑远近闻名的贫困村终于摘掉了“穷帽子”。

“干部沉下去,工作实起来。”近年来,美姑县委县政府创新开展“亮身份、作表率,六大战役见行动”等活动,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沉下去,在项目建设、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当先锋、作表率,取得显著效果。

基础强起来发展快起来

酷暑六月,不是烈日,就是暴雨。6月2日,在经历了一场大雨的冲洗后,觉洛乡地莫村山间的树林绿得发亮,一眼望去绿油油的满是生机。

这几天,卢其石炎隔三差五地就要从乡政府驱车到地莫村一、四组,频繁来这儿,只因这里有一项让他感到“骄傲”的工程,“目前,平米的畜圈主体已建设完成,预计投入余万元实施肉牛养殖项目,届时将投入头以上肉牛。”卢其石炎说,从前,村里没有集体经济发展,村里的公益事业举步维艰,“必须积极寻求发展村集体经济的路子。”该项目投入生产后,将纯利润的30%用作集体经济,届时不仅增加了农户的收入,而且确保了集体有经济收入。

年,地莫村全力督促抓好基础设施建设,于年12月实现了村脱贫,全村“一超六有”、“一低七有”全部达标,完成了多功能村级活动室、67户安全住房建设、6.4公里村道硬化路建设项目和宽带网络等建设。

与此同时,地莫村通过召开村两委会,村民代表大会、群众大会等,共商发展之计。

——年,采取“公司+支部+农户”的模式,流转了50亩耕地试点种植加工型辣椒,并与公司签订了回购合同,村集体经济实现零的突破。

——实施“三借三还”项目,“借薯还薯”从县农业农村局借得12万斤青薯9号种薯,完成连片种植亩。“借枝还枝”全村种植核桃嫁接7万余株。“借羊还羊”发放美姑山羊只。

——投入44.8万元,实施建设了56户个体牛圈建设,为“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先行奠定基础。

——加快建设花椒基地建设,计划连片种植花椒10万株以上,力争实现全村花椒种植全覆盖,并建成县级示范基地。

——提高村“两委”管理水平,充分发挥村民自治,激发群众参与管理村级事务。

——深入推进“四好”创建和健康文明新生活运动,大力做好禁毒防艾工作,倡导“古尼、硕尼”思想教育,进一步破除群众“等、靠、要”思想,制定切实有效的村规民约,并采取以户为单位的评分考核机制,对先进的家庭,以精神和物质奖励为主,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

只要奔波在奋斗的路上,每个人看上去都很灿烂。随着时间的推移,卢其石炎用汗水在这片热土播洒着新的希望,更收获着美好的明天。

解民生、谋发展,走出一条致富路

记美姑县峨曲古乡四基觉村省派驻村工作队员黄清林

人物名片

黄清林,男,年4月出生,年12月参加工作,大学学历,年10月由原成都军区通信装备技术大队转业到四川省人民政府驻厦门办事处工作,年4月任经济合作处处长,负责四川省在福建、江西和台湾的招商引资工作。

年6月,省人民政府驻厦门办事处工作经济合作处黄清林被选派到美姑县峨曲古乡四基觉村担任驻村工作队队员。

自驻村以来,黄清林本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颗草去”的理念,紧紧围绕“抓党建,促脱贫”的工作主题,按照“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的总体要求,为群众解困难、谋福祉,为村集体经济发展献言献策,成功走出了一条“解民生、谋发展”的致富路。

走访入户深入群众调研

解决民生困难

自来到四基觉村的第一天起,黄清林就在自己的办公桌上工整地写下“心中为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自驻村以来,他坚持定期沟通与入户走访的联动工作机制,多次与村“两委”干部、党员群众开展谈心交流活动,深入了解四基觉村的村情民情。

去年12月20日,是年度养老医疗保险上缴的最后期限,因为主管峨曲古乡保险工作的工作人员与村民协调不力,造成缴费期限到期,但全乡仍人的保险未上缴的情况,等上缴的时候,全省的缴费系统已经关闭。

“当我了解到这个情况后,意识情况的严重性,通过多方努力,最后我联系到了省社会保险管理局的相关负责人,协调到相关科室负责人单独为峨曲古乡开通了十分钟的上缴通道。”从傍晚至凌晨,5个多小时,为协调化解村民们因未缴纳养老保险缴费问题所带来的不便,黄清林的手机打到没电,反复开机关机,接近凌晨,才疲惫地回到村委会,连衣服都没脱,一觉睡到天亮。老百姓都伸出大拇指说:这驻村干部,真是我们的贴心人啊。

摸清底子积极争取扶持项目

落实强农惠民政策

峨曲古乡,距县城31公里,东与瓦西、龙门乡毗邻;西与尼哈接壤;北与炳途、塔古乡连界;南与哈姑乡相倚。美姑河纵贯乡境中部,落后的基础设施建设制约着当地的经济发展。

年,黄清林和其他队员共同对接外来投资者深入该乡考察,并由投资人和该乡所属五个村组成投资联合体,于年10月,成立“美姑三有旅游观光开发有限公司”,最终确定在峨曲古乡雷觉莫村投资建设“人民食堂”乡村旅游项目,这也是美姑县引进的第一个乡村旅游项目。

自驻村以来,黄清林始终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的指导思想,着力为民办实事、解民忧。一是协调原单位资金10万元,用于四基觉村农户发展“脆红李”的种植项目。二是协调德昌善缘商贸公司捐款10万元,用于阿牛尼布、吉古尔布、吉古拉批等5户贫困户硬化坝子、主房抹灰、修建耳房等项目。三是通过走村入户发现峨曲古乡尔红千村村小的小朋友们吃不上热饭,影响小朋友的生长发育等健康问题,积极协调福建爱心人士捐款3万多元购买了套焖烧杯、帽子、围脖、手套。四是积极协调深圳“孝行天下公益助学”组织走村入户调查,最终确定18名孩子符合该组织助学条件,从10月份开始每个学生每个月将得到元的资助……

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很多……

在四基觉村的日子里,黄清林始终都把村寨当成自己的家,视群众为亲人,张口闭口都是一句厦门腔调的普通话:“我们四基觉村怎么怎么发展!”不辞劳苦,正如黄清林自己谈的那样,“驻村不仅要解决眼前问题,更要带领村民发展经济,闯出一条长期有效的致富路。”随着他尽心尽力的付出,四基觉村也正在一步步朝着发展迈进。

进村入户只为绝“穷根”

记美姑县莫吉村第一书记李刻洋

人物名片

年9月,第一书记李刻洋奉命背着行李、带着重任住进了莫吉村开展精准帮扶工作。短短数月,在李刻洋的带领下,驻村工作队多方协调,汇聚力量,启动了27户彝家新寨建设、3.2公路通组硬化路、全村安全饮水工程、1个活动阵地的建设,组织召开农民夜校32次,参加群众累计达到余人次,慰问老党员和空巢老人8人,发展后备干部1名。如今,他已成为当地群众离不得的“贴心”书记。

莫吉村位于典补乡东北部,距离县城22公里,幅员面积7.85平方公里左右,辖5个村民小组,总户数户,人,%彝族,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户人。实际耕地面积亩,草原生态面积亩,人均耕地面积8.8亩左右,以坡耕地为主,种植业以玉米、苦荞、土豆为主;林果业以花椒、核桃为主;养殖业以本地黑猪、黄牛、美姑山羊、崖鹰鸡为主。

年种养业收入余万元,占全村收入的87.72%,年外出务工收入84万元,占全村收入的12.28%,该村计划年退出贫困村,致贫原因是缺资金、技术、基础设施落后。

筑堡垒凝心聚力促发展

“组织把我从会东派过来,我就必须把担子扛在肩上。”驻村后,面对贫瘠的土地,满山的荒凉,基础设施薄弱、缺资金、缺水现状,群众期待的眼神,班子薄弱、服务意识淡薄的现状,李刻洋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强基础、促发展,规范组织生活,筑牢战斗堡垒,重树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脱贫攻坚,从筑牢战斗堡垒做起。”在支委会和党员代表座谈会上,李刻洋明确要求必须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严格按照“一推一选”推荐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后备干部,所有党员必须扛起示范引领旗帜,带领全村群众共同致富。通过完善和落实相关规章制度,如今,莫吉村支部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党员的基本素质大幅提升,工作开展过程中能够很好地发挥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

三组61岁的老党员吉俄尔合说,“自从小李书记来后,支部的凝聚力增强了,村干部走家串户的身影多了,空巢老人脸上的笑容多了,邻里和谐的音符美了。

传党声惠民春风暖民心

“今年,我们村迎来了非常好的致富机遇。党和国家、省委省政府非常关心凉山州东五县的脱贫事业,特别是美姑县,提出要在年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县委县政府也提出要在年让我们摘掉‘贫困帽’,并且为我们村规划了很多项目,要修路,架水,为我们修建安全住房,还要发展致富产业。只要人勤快,保准能致富,好日子就要来了。”进村后,李刻洋根据莫吉村实际,将党的十九大及省、州、县有关脱贫攻坚的会议精神,带到5个组的每个角落,带到了贫困户的火塘边。

“李书记,真有那么多好的东西要进村里吗?”……每天,他都会接到数十个咨询电话,话题涉及基础设施改善、产业发展等诸多内容。

“户贫困户都是我们的亲人,一户也不能落在脱贫攻坚的路上。”村主任阿后尔布说,全村群众都有驻村工作队队员的号码,有时候晚上十一、二点钟了,还有村民给他们打电话。

今年,莫吉村按照“千亩花椒促脱贫”的发展思路,从汉源引进“汉源贡椒种苗”,由乡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技术员全程跟踪指导,将山地坡地全部打造成为贡椒种植区,利用贡椒进一步促进本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持续稳定增收,巩固脱贫攻坚成效,助推乡村产业振兴。截至目前,全村共栽植花椒余亩,计划明年在全村范围内推广,三年内将完成人均一亩全村上千亩的花椒产业计划。

党的惠民春风,在每一个人心中涤荡。家常式的“龙门阵”,从“内生动力”上激发了名群众决战贫困、脱贫奔康的主观能动性,调动起大家用勤劳双手改变落后面貌,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

文/图:凉山日报记者龙雪琴

主办:中共美姑县委宣传部

编辑:杨晓斌李小文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by/126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