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节前一部38分钟纪录片阿依的春天

2022/10/2 来源:不详

北京医院湿疹治疗 http://m.39.net/baidianfeng/a_9202757.html
02:08

封面新闻记者席秦岭

图片由受访者和西昌学院文化传媒学院提供

六一儿童节就要到了,近日,一部《阿依的春天》纪录片在凉山人的朋友圈中刷屏。这是一部上海人在凉山,花了3年多时间拍摄的有关大凉山彝族孩子求学寻找人生春天的纪录片,这也是主创团队送给凉山地区孩子六一儿童节的礼物。

5月27日,由凉山州文艺评论家协会、凉山州教育基金会和西昌学院文化传媒学院联合举办的看片会在西昌学院举行。

5月27日,由凉山州文艺评论家协会、凉山州教育基金会和西昌学院文化传媒学院联合举办的看片会在西昌学院举行。

在38分钟的片子中,导演选了四名彝族地区大山深处的孩子作为故事的主角,两名男生,两名女生,有以美姑县最后一名考入凉山州民族中学的吉克吉史,有从布拖县到成都求学被选入女子U13四川省足球队的“足球少女”瓦渣么日格,有性格腼腆前往上海学习西点技术变成阳光少年的吉尔扭子,还有正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读研究生意欲回家乡发展的苏正民。

阿依,在彝族中是小孩子的意思。《阿依的春天》镜头里的画面,在大山深处与大都市间不断切换着,讲述着每一个阿依用知识寻找人生春天的奋斗故事。吉克吉史一句“我要努力学习,尽力考上不交高学费的学校,回报妈妈”感动了无数网民,他们对这群阿依们说,用知识改变命运吧!加油!

总制片人翟珉和凉山的孩子们在一起

封面新闻记者了解到,这部纪录片由北京乐予慈善基金会与凉山州教育基金会联合出品。

总制片人翟珉是上海人,以前做生意的,年初秋,她跟随一家基金会的西部温暖计划项目踏上大凉山的土地,探访了偏远山区的几所云端小学,目睹了大山深处孩子们艰苦的生活环境和教育现状。“回到上海后,孩子们的坚强、乐观和纯真的笑容,让我无法忘怀。”她说。于是,在基金会和众多朋友们的帮助下,她开始走进大凉山,用三年多的时间去记录阿依追梦的故事。她透露,他们一共拍了10余个阿依的故事,这次只呈现了4个阿依的故事。接下来,《阿依的春天》还将继续拍下去,这次没有露面的孩子们,有望在接下的续集中讲述他们的故事。

总制片人翟珉

翟珉说,她希望借由榜样的力量,让更多的凉山孩子能看到未来更多的可能性。同时,通过一个个鲜活的故事去引发更多父母、学生及社会大众对分层教育以及未来出路的深度思考,一起探讨教育对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和促进社会进步的意义,为改变家庭及个人命运带来启迪。

5月27日,由凉山州文艺评论家协会、凉山州教育基金会和西昌学院文化传媒学院联合举办的看片会在西昌学院举行,凉山众多公益界、学界和文艺评论界人士齐聚一堂观看,并发表自己的观后感。

彝族学者、公益人士侯远高教授认为,这部纪录片用公益的形式呈现,释放出公益项目也可以突破物质层面直抵精神层面需求的信号,这部片子还可以转变凉山彝族地区群众对技能培训的认知,让更多孩子通过学习技能改变一个家庭的命运。

拍摄花絮

凉山非遗保护中心主任克惹晓夫认为,纪录片通过一个个小人物的奋斗史串联起四个故事,用了一种很真切的民间叙事方法讲述故事,让他触摸到了最真实的情感,整部片子闪耀着人性真善美的光辉。

西昌学院文化传媒学院副院长张富翠说,由于身处凉山,她对片中很多场景都感同身受。她认为,这部饱满爱心的纪录片像一缕阳光,又像飞架天边的彩虹,让大山深处的孩子看见希望。

自由撰稿人秋池表示,他深深地被作品本身,以及作品背后这群默默耕耘的人们所打动。“如果全社会都能有更多的人积极参与到凉山教育公益中,用心、用爱去温暖大山深处的每一寸土地,那么世代生活在那些土地上的阿依们,才会迎来更加多姿多彩的春天。”他特别欣赏影片结尾的那句画外音,“山外已经敞开了大门,孩子们走出大山不仅需要他们自己刻苦努力,更需要他们去跨越观念的大山……”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by/186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