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滇自驾游大环线寻梦香格里拉福大人爱旅
2022/8/23 来源:不详稻城的美在于亚丁的三座神山,雍容端庄的仙乃日、玉立俊秀的央迈勇、英姿雄健的夏诺多吉,三座圣峰白雪皑皑,品字而立,遥相呼应,直逼云天,摄人心魄!
在成都和同学们吃饭时,得知他们想去旅行,目的地就是稻城亚丁,我虽然去过几次川西北高原,但还未曾涉足美丽的香格里拉。于是,大家的想法一拍即合,随即约定寻梦香格里拉。
大凉山腹地的彝族风情
旅行也要和时间赛跑,早晨6点钟,我们一行人背起行囊出了门。一车5人虽然挤了点,但多一个人能减少一点费用的开支,而且多一个朋友,还多一份分享旅行的快乐!此外,还有几辆车和我们的路线基本一致,于是约着一路同行。
我们驱车抵达乐山后,开始进入了山区路段,途经著名风景区峨眉山,峨眉前往峨边的山路属于多雾路段,而且急弯陡坡很多,司机一路小心驾驶,乘客则舒服地欣赏着车窗外的风景。驾车驶过深溪沟公路隧道,彝族风情尽收眼底,凉山州是彝族风情最浓郁的地方,这里也是彝族人高度聚居的地方,这片土地孕育了独特的彝族文化。彝族人不仅创立了属于自己民族的文字,他们也哺育了神秘的彝族毕摩文化,在那片遥远的高山密林中,他们用自己的方式生活着,并向外界人昭示着属于自己民族的独特风采。
由于彝族远离中原政治中心,处在“天高皇帝远”、朝廷鞭长莫及的深山区,“彝”和“夷”又同音,因而被称作是“蛮夷之地”。历史上的很多统治者都无法把自己的法律实施到这里,元、明、清的三代朝廷为加强对这里的统治,就采用了类似于民族自治的政策,加封大山深处各地的首领为土司,此“官职”不仅可世袭,而且土司以下还允许设立许多“小官”,只要不谋反,实行什么样的制度就由着土司们去“自治”。因而,这里直到新中国成立时依然还是奴隶社会。直到年民主改革前,彝族还处于名副其实的奴隶社会,当地彝族人此前还不知封建社会为何物,因此当时在大凉山经常能看到“奴隶娃子”和牲畜一同被买卖。据介绍,彝族当时的“奴隶”称“娃子”或“俄”,他们有的家境很富裕,可以拥有土地,甚至还拥有自己的“俄”,但他本身的身份依然还是“奴隶娃子”。
彝族女孩的民族服饰带有浓厚的地域色彩
彝族分黑彝和白彝,其中黑彝是“天生的贵族”,也称“诺合”,无论穷富,都注定是社会上层人,其地位仅次于政教合一的“兹莫”。白彝是等而下之的,其中又分为曲诺、嘎加和嘎西。嘎西是地位最低的人,无论你家境有多好,无论你家有多少“娃子”(奴隶),依然是地位最低的人。对于彝族的这种等级设置,很多内地人是难以理解的,但事实上,撇开别的方面不谈,这种严格的等级制度安排对社会稳定的地方治理是很有效的。
既然是农奴制,就有着奴隶制的天然色彩,历史上,大凉山的奴隶娃子和牲畜一样可以买卖,可以赠送,可以驱遣,可以任意处置。在这里,历史上从没有建立过统一的政权,土司都是中央政府认可的,有的地盘大,有的地盘小,有的势力强,有的势力弱,但他们是平等的。当地流传着“鸡蛋鸡蛋一般大,黑彝的脑壳一般大”的说法,就是说黑彝的政治地位是一样的。历史上的彝族各家支各地区还有许多“头人”,这些人是群众公推的,遇有大事,尤其是征伐之事,头人一挥手,族人就会响应。而这些“头人”事实上没有权力,只有“带队冲锋权”,这点令人匪夷所思。
最初进入大凉山地区的西方人都坚信,生活在这里的彝族人一定带有雅利安人的血统:他们深目高鼻,肤色古铜,曾实行的奴隶制也酷似印度的种姓制度。其实,时至今日,我们又何尝不对生活在大凉山腹地的彝族,满怀种种神秘的猜度和强烈的好奇呢?
我们沿着大凉山的盘山公路驾车爬升,路上的风景虽略显荒凉,但同样可让人的心境骤然开阔起来。更重要的是,这里的纯朴人们对待远方的客人都十分热情,因此在我们的眼里,最美好的景观也许还是当地的人们。我们也有备而来,一路同行的朋友为当地的儿童准备了学习文具和书本。朋友说,以前在途中遇到过一些当地小朋友的意外行为,比如他们会太过热情地迎接远来的朋友,有时会突然冲上公路向车敬礼,这样的举动无疑会让你惊出一身冷汗,但那份热情是我们必须接受的,所以准备一些小礼品给他们,也是理所当然的了。
这一路上,车里放着很多的彝族歌曲,现在听着“彝人制造”、“山鹰”组合的音乐,是如此贴切,身临其景。这些热情洋溢的歌曲是彝族人民表达爱情与快乐的节奏,又是那样朗朗上口而且充满激情。
终于翻过了大凉山,在还有两公里就要到达冕山时,我们经过了一座古城,据说它可能是清代的“冕山关”,而这条翻山的公路,据说在三国时期诸葛亮征南蛮时也走过。从冕山到泸沽的路况一般,毕竟是山区公路,相比高速的平整路面,不能对这条路抱太多的期望。从泸沽我们终于驶上了高速公路,一路平坦,这让我诧异西昌也有这么宽广的平原,一幅“天府之国”的美好画卷。下午6点左右,我们终于抵达了“夏天不热,冬天不冷”的凉山彝族自治州首府——西昌。
大凉山风景宜人,民风淳朴,仿佛是一个活着的彝族博物馆。
四川人好吃,西昌人当然也好吃。在当地朋友的带领下,我们去了当地人常去的路边烧烤大排档。西昌烧烤同西昌风光、西昌气候一样著名,到了西昌没吃过烧烤如同到了成都没吃过小吃一样让人不可思议,而且我觉得这比成都烧烤更有味道,更具民族风情,游走于身边卖唱的彝族小伙,随时可以为你高歌几曲。
因为行程安排的原因,我们明天一早还要驱车翻过几座大山,赶往五百里外的“女儿国”——云南和四川两省交界处的泸沽湖,就无法在西昌多停留了,我觉得没能好好感受彝族风情多少有点遗憾。
泸沽湖畔摩挲人家
前一晚吃饱喝足后,我们一行人似乎还意犹为尽。一早醒来,我们就去找了家米粉店吃早餐。正如兰州人早餐爱吃拉面,成都人早餐爱吃甜水面一样,西昌人的早餐则爱吃米粉。西昌米粉的工艺是什么时候、由谁发明的?这似乎已经无从考证了,但西昌人对米粉的钟爱却是不争的事实,如果你来到西昌,早上去看看卖米线的店,就能知道西昌人对这种食物的偏爱了!
向泸沽湖进发的路起初很好走,有20公里的高速,之后翻山越岭,路况开始变得糟糕。公路旁的山涧云雾缭绕,模糊的视线让我们只能以安全的速度保持前进,想要一品高原地带的典型风景,还需要云雾散去才可。所幸沿途的村子有不少卖石榴的乡民,石榴个大而新鲜,酸甜可口的石榴弥补了我们不能欣赏风景的缺憾,车内充满了欢声笑语。西昌境内盛产青皮软籽石榴,是有名的“中国石榴之乡”。我们从刚开始剥了皮一颗一颗地吃,到最后一把把地往嘴里塞,吃石榴的技术也变得异常娴熟。朋友们也在不停地说说笑笑:“快到‘女儿国’了,你们要多吃点石榴啊。”后来我才知道,石榴被视为吉祥之物,为多子多福的象征,民间婚嫁之时,常于新房案头或他处置放切开果皮、露出浆果的石榴,此外亦有以石榴相赠的祝福者。
猪槽船静静地守护着湖水
我们驱车一路西行,翻磨盘山,越雅磐江,经盐源、梅雨,再穿行近百公里的高山峡谷后,终于抵达了神秘的东方女儿国——川滇两省交界处的泸沽湖。泸沽湖水面约50平方公里,在海拨米的地方,它像一颗晶莹剔透的宝石,镶嵌在群山矗立的滇西北高原上。如诗如画的湖光山色间,二十多个摩梭人村寨星罗棋布。这里阡陌纵横,良田万顷,黄发垂髫怡然自乐。这里木椤房舍,炊烟袅袅,诗情画意美不胜收。世代居此的摩梭人,盛行男不婚、女不嫁、结合自由、离散随意的“走婚”习俗,几多神秘,几多浪漫。建立“阿夏”关系的走婚男女,双方各居母家,所生子女一律由女方抚养,在生产、生活和财产方面没有必然的联系。令我尤为难忘的是,在泸沽湖镇东南侧的草海边缘,有一座数百米长的木板桥,导游告知曰:“走婚桥”。它的外侧还有一个废弃多年的长长的小木桥,想必是泸沽湖被旅游开发前的原始遗存。立于桥上,我想到每每夜深人静时,一代代的摩梭人在月色中从此经过,匆匆赶往对岸的村寨与心上人相会,天不亮时,按照当地的风俗,又不得不悄然退去从这里经过再匆匆回返,就像人生往往总有许多无奈。
不知不觉中,我们已驱车进入了泸沽湖景区,车窗外的景色郁郁葱葱的全是树木和山峦,转个弯,见到的便是下一座山,有时走出了山的包围,见到的是一大片一大片碧绿的田野,再往上看去,却又是绿油油的大山,我所见到的山似乎都是充满生机的,毫无苍凉之态。按说这景色也算单调,但不知为什么,它却似乎触动了我某根敏感的神经,让我感受到一股纯朴和厚实。在这样的感触中,看似漫长的7个小时车程也产生了相对论的作用——似乎很快地过去了。经过小凉山彝族村落时,期盼已久的泸沽湖秀美景色尽收眼底,我站在高高的山坡上,俯瞰泸沽湖美丽的曲线轮廓,让疲惫的身躯顿觉心旷神怡——我们终于来到了美丽的泸沽湖!此时的泸沽湖湖水尽显柔情,同时又多了几分灵气和可爱。
“听说有位美丽的日本姑娘来泸沽湖旅游,爱上了一位英俊的摩梭小伙,后来把那位摩梭小伙接到日本去了呢。”“其实这样的事在泸沽湖是经常发生的,在这儿曾上演了一场场异域、异地的现代爱情故事。”车里的朋友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聊着泸沽湖的趣闻。
骑行也是一种快乐的旅行方式
同行的小雅在还未出发时就在网上搜到了在泸沽湖畔有那么一家“靠着湖边,有落地玻璃,拉开窗帘,躺在床上也能看风景”的青年旅舍。她一路的念叨着“我要去住那个房间……”,我们知道这是她此行的愿望——我们要想办法找到和住进这样的房间,由于是国庆旅行旺季,很担心即使找到了那家旅馆,也未必有空余的房间。朋友赶紧电话询问青年旅舍,得知还有多余的铺位,这让我们又惊又喜,姑娘则笑着说“靠着湖边,有落地玻璃……找到啦!”
到了大洛水村,我们沿着一段下坡的砾石小路走下去,我看到了静静横波在青山绿峰之间的泸沽湖,以及湖畔上散落着座座风情木屋的小村落。踏着湖岸的砾石,轻柔的湖水在夕照晚风中正轻轻推打着这片砾石湖岸。岸边绿柳低垂,浅浅的石滩上停泊着六艘两头尖尖、身子窄窄的木船,这便是当地特有的猪槽船了。猪槽船由一根粗壮的圆木镂空.两头削尖而成,因其状如一只长长的猪槽而得其名。在泸沽湖,我发现这来自远古的小舟,如叶般飘荡在湖面上或草海中,穿来梭去,好不自在。说起猪槽船,摩梭人有一个动人的故事。很久以前,泸沽湖是一块盆地,在它西面狮子山脚的山岩下有一涌泉终年不断,有一天它不出水了,原来是一只大鱼堵在洞口,周围的村民将大鱼拖了出来,随之大水从洞口汹涌而出,顷刻间淹没了所有的村寨,也淹没了所有人畜,整个盆地成了一片汪洋,形成了今天的泸沽湖。有一个正在喂猪的妇女在危急时刻迅速地跳进了猪槽.从灾难中逃脱,后人便一直沿用这种猪槽状的独木舟。
晚上九点,当地村民的篝火歌舞吸引了我们的目光,他们在院子中央架着一口大锅,上面烧着一大堆柴火,顿时火光熊熊、烈焰飘飞。随着领舞者有节奏的竹笛声,穿着盛装的一队青年牵手搭肩形成一条长龙,男的头戴白色毡帽,女的打扮得花枝招展——她们穿着红色绣花的金边上衣和白色的长筒形百褶裙。他们舞手踏足,歌声嘹亮,舞步粗犷。随着舞步不时发出“喏!喏!”的呼唱。这就是“锅庄舞”,据说源于古代部落的征战,是本部落酋长发动民众抵御外族入侵,在寨口燃起篝火,且歌且舞以壮军威,有时也作凯旋后的欢庆。游客们可以袖手旁观,也可以自由加入跟随舞蹈,同欢同乐。舞蹈结束后,村民又开始“对歌”。对歌本是摩梭青年男女在山野中用以传情的方式,而今晚的对歌纯属娱乐联欢,一边是摩梭姑娘们,一边是自由组合的游客代表,大家用民歌形式对唱,欢声笑语十分热闹。
彝族打跳-彝族人民载歌载舞
彩云之南
躺在床上也能看到湖水——我们梦寐以求地住进了想要的房间,但后来由于几个小朋友的入住,使原本向往的房间少了那么一点安静,多了一点喧闹。雨一直在下,我早早地起床,打着伞沿着湖畔步行,欣赏泸沽湖晨露和雨水,虽然眷恋于这里的美景,但今天我们就要告别泸沽湖了,心中不禁有些失落。也许实在是不舍离开这样的地方,在我们告别泸沽湖往丽江出发的过程中,我们走错了路,绕了一圈又返了回来,这让我再次欣赏到了她的美丽。
关于丽江,我对它的印象起源于那本记忆模糊的《丽江的柔软时光》或是别人的述说。同车的朋友好像都曾去过,或许是听这儿的故事太多太多,我已没有过多的期待或盼望。由于行程较为紧张,也考虑到目前游人较多,所以我们与丽江古城擦肩而过,去束河寻求更加惬意的住宿。从丽江古城往北,沿中济海东侧的大路行约4公里,便见两边山脚下一片密集的村落,这就是被称为清泉之乡的束河古镇。
央迈勇:藏语意为:“文殊菩萨”,为“三怙主”雪山的南峰,海拔高度为米
来到丽江的人通常都会去束河走走,有的人甚至就选择在束河长住,因为丽江太过纷杂,远不及束河的纯朴宁静。就算是那些矫情的伪小资们无论怎样说丽江的时光是如何柔软,那儿的水车是如何翻开隐藏的岁月,但是他们说的始终都是丽江的巷子、酒吧,还有艳遇等等那些表面的浮华。而在束河古镇,你会发现,这才有时光本来的样子。在束河古镇,同样有值得一看的四方街。到了那里,你会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这是一个类似丽江古城四方街的广场,面积有两百多平方米,被叫做束河四方街。在赶集的日子,这里是束河最热闹的地方,束河人,甚至周围村镇的人都来到这里买卖日用品。集市广场的四周都是店铺,古老的木板门涂着暗红色油漆,店前黑亮的青石和脚下斑驳的石坡路面诉说着岁月,那些闲坐的老人则独自坐在太阳底下抽着烟……在束河,所有一切都流露出古朴的本色,显得那么自然。
晚上吃了束河的美食,美美地睡上一宿后,清晨还来不及去逛逛这儿的集市和巷道,我们就得出发了。从束河前往稻城的途中,会经过虎跳峡、中甸、玉龙雪山等著名景点,每一个地方,每一条线路,都令人神往。虽然不能前往,但遗憾地路过始终是给了下一次旅行的充足理由。毕竟,稻城亚丁才是我们此行的目的地。
天高云淡,沿途的美丽风景令人随时都有按下快门的冲动
乡城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西南部,素有甘孜州的南大门、康巴江南的美称。乡城南与云南“香格里拉”(中甸)接壤,东与稻城县亚丁自然保护区为邻,西靠巴塘、得荣两县,北连世界高城理塘县,处于大理、丽江、中甸、稻城、理塘、康定这条黄金旅游线的中段。我认为与云南的香格里拉相比,乡城更像是养在深闺人未识的美丽村姑,她那古朴的民俗风情,神秘原始的人文景观,终将冲破时空的藩篱,焕发出青春的神韵和迷人的魅力。看倦了高山垭口、日光草甸这些个川西招牌风光后,马熊沟峡谷让人耳目一新。过了马熊沟,硕曲河蜿蜒,藏居错落,从高山路上看去,所谓的康巴江南风光尽收眼底。河是绿的、屋是白的、天是蓝的、地是黄的,实乃人间美景,我竟无语凝噎。
亚丁再见神山
我们终于抵达了稻城,午饭后直奔亚丁而去。在这里,我们的旅行似乎才刚刚开始,沿途有美丽的格桑花相伴,一路上我们说说笑笑,车里好不热闹。“草原的风,草原的雨,草原的羊群,草原的花,草原的水,草原的姑娘……”本来不喜欢大声歌唱的我跟着大家一起高歌,面对着美丽的高原风景,我们已经完全没有任何羞涩和拘谨。
秋天的稻城,五彩斑斓,野花、青稞、红草地和谐地搭配在一起,布满了热情、期望和绚丽,构成了秋季稻城亚丁最独特的漂亮。多姿多彩的景色,丰富灿烂的色彩、迷人的红色枫叶……
弃车徒步,我们才得以抵达亚丁三神山环抱的五色海
从日瓦可以直接把车开到亚丁接待站,从这里骑马或者徒步爬山7公里就可以到达冲古寺,冲古寺海拔米,位于仙乃日雪峰脚下。因位置优越,这里成为景区内一个著名的宿营地。冲古寺即是观赏三坐神山——仙乃日、央迈勇、夏诺多吉的必经之地,也是当地藏族转山仪式的出发地。我们打算步行上山,虽然是半天的行程,我还是背上了自己所带的装备,让朋友们不太理解。中午的时候还炎炎烈日、秋高气爽,但随着海拔的上升,高原的气候随时可能发生变化。终于来到了神山仙乃日脚下,这里雾气重重,顿生寒意,我放下背包拿出了羽绒服穿上,将多余的衣物衣帽还有食物分发给了冻坏的队友,沉重的背包没算白背,队友们也佩服我的先见之明。
仙乃日脚下有一个湖水幽蓝、鲜花围绕的圣湖,听说在阳光的照耀下犹如撒开了的珍珠,所以叫珍珠海。可惜这个时候没有阳光,看不到粒粒珍珠,仙乃日峰也无往常神气。由于天气过于寒冷,片刻的停留、留影后,我们就开始撤返下山。到了山下的旅舍,我用方便面的调料做了热汤,驱赶之前的寒意。晚上吃饭时,见到了和我们一起出发的一大家人。由于人员太多,很难找到同一家旅舍住宿,自泸沽湖分开行走后,我们再次相遇,于是大家在一个餐馆里吃饭时聊起了各自的行程、路上的风景及发生的事。
据说,有些以篆刻经文为生的藏民根本不识字,甚至连藏文都不认识
在高原上要注意自己的身体,足够的休息来保持自己的体力。第二天一早7点,我们再次出发,这次是去看玉立俊秀的央迈勇、英姿雄健的夏诺多吉、牛奶湖及五色海。真正的亚丁景区应该是从进入龙同坝开始算起,进门可以骑马到冲古寺。这段路不算难走,但路边都是马粪,入乡随俗,我们在这一路段也选择了骑马前行。我们沿着小溪一路而上,近处清亮流淌的溪流,金色灿烂的树林,远方的背景是巍峨的雪山,它们构成了无与伦比的梦幻般风景。
亚丁三神山在佛教中有相当的地位,夏诺多吉、央迈勇和仙乃日三座雪峰分别代表金刚手菩萨、文殊菩萨和观世音菩萨。它们的美不但在于雪山本身,还在于品形而立的三座雪山之间的一片平缓的青青草场——洛绒牛场,和两个美丽的海——牛奶海和五色海。洛绒牛场上青青的草地,烂漫的野花,潺潺的溪水,绿如碧玉的海,缓缓移动的牦牛和羊群,一派优美的田园风光,和雪峰的刚健、洁白的冰雪形成强烈的对比美,在其中徒步穿行更能领略大自然的神奇和伟大。
高原徒步是件很熬人的事情,但美丽的风景总在艰难的路途之后——在一次次的坚持再坚持之后,我们终于得见牛奶海,此处海拔约米,当时风比较大,水面层层波纹,水清澈而微凉。这里就是仙乃日和央迈勇的脚下了,似乎伸手便可以触摸到神山的山体岩石——我和雪山如此亲近。我们继续爬升,见到了五色海,这便是此行的最高点,沿途结伴而行的朋友到达山顶后兴奋地一起狂喊,居然引起对面雪山小小的雪崩。
与美女司机一路同行
在山上能同时见到两个海——牛奶海和五色海,令人大饱眼福,但可能是由于季节或天气的原因,并没有传说中的那样神奇和美丽。同行的队友有的退出了徒步登山,有的提前返回,我由于摄影,走走停停,在路上耽误了不少时间。在吃了点食物补充能量后,我们一行人才开始返程。天气渐晚,我们不禁有些想要狂奔的意愿——真有点担心被捺在这深山之中,直到见到了进山时的电瓶车,看到了提前返回的队友,悬着的心才安定下来。
雾闯折多山
其实折多山并不是这次游历中计划停留的地方,但老天却不愿我们从这里匆匆而过。折多山是川藏线上第一个需要翻越的高山垭口,有“康巴第一关”之称。折多山是大渡河、雅砻江流域的分水岭,也是汉藏文化的分界线。“折多”在藏语中是弯曲的意思,写成汉语就是“折多”二字。折多山的盘山公路确实是九曲十八弯,来回盘绕就像“多”字一样,拐了一个弯,紧接着就又是一个弯,当地人有句话叫:“吓死人的二郎山,翻死人的折多山。”
我们驱车行驶在仙境般的山路上
我们从稻城出发,途经理塘、塔公草原,向着成都的方向驾车前行,返程路上的风景依然美丽。如画的小桥流水、藏式民居风光,我们感受浓郁高原藏家风情。我们从阳光灿烂的塔公草原向着康定古城进发,当车行至折多山时,周遭环境一下就变了样子,刚才山下还是风和日丽,车行至半山腰已经感觉车外是风起云涌,而当我们抵达山脊时,车外已是雨雾重重,打开车灯也辨识不清几米外的景象。我不禁感慨折多山名符其实,不仅弯绕如肠,而且险境重重。此时路面极其湿滑,开车的朋友是最紧张的人,最终他表示咬着牙在迷雾中硬闯无疑太过危险,我们的车还是老老实实停在了路边。在驶过了大雾朦胧、风雨交加的折多山,我们在傍晚时分才抵达甘孜藏族自治州首府——康定。
在安安稳稳地享受过晚饭之后,大家决定连夜返回成都——看来往往在旅行之后,旅者回家的心情都是很迫切的。凌晨4点,我们一行人终于平安到达成都,腹中空空的我们直奔火锅店,在睡梦困顿中,我不知道是吃了最早的一顿早餐,还是吃了最晚的一顿晚餐。
川滇大环线自驾路线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