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典礼上的最后一课躺平不是青春
2023/3/26 来源:不详封面新闻记者何方迪
离别在即,扬帆起航。6月24日上午,西华大学年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在学校艺术大楼大剧场举行。名毕业生即将奔赴祖国各地,踏上新的人生征程。校党委书记余孝其主持典礼。
在庄严的国歌声中,毕业典礼正式拉开帷幕。“对每一位西华学子而言,接受‘拨穗正冠’的这一刻都是神圣的,它是往昔岁月的里程碑,也是新征程的起点。”校党委书记余孝其指出,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周年,无论是弱小还是强大,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我们党都矢志不渝,团结带领人民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豪情壮志,无畏彻底的革命精神,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看似不可攻克的难关,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校学位评定委员会主席、校长刘树根以《在百年党史中感悟初心与使命在奋斗征程中肩负责任与担当》为题,向全体毕业生送上临别寄语和真挚祝福。
刘树根深情嘱咐毕业生:“‘躺平’不是青春的底色,奋斗才是时代的主流。奋斗的你们是母校永远的牵挂,希望大家在拼搏中保持初心,在磨砺中接受平凡。在追求卓越的道路上,保持一颗平常心。既要收获奋斗的喜悦,也要体味生活的美好,要坚持规律的作息和运动,有空多回母校看看。”
以下为致辞全文:
在百年党史中感悟初心与使命
在奋斗征程中肩负责任与担当
亲爱的同学们、老师们,毕业生亲友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们为西华大学名毕业生隆重举行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在同学们即将告别母校、开启人生新征程之际,我代表学校向同学们表示热烈的祝贺!向辛勤培育你们的父母和教职员工致以崇高的敬意!
届毕业生是特殊的一届,也是幸运的一届。
我们一起经历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要历史时刻。年,我们喜迎党的十九大,在中国梦的召唤下,你们以青春与新时代同行;年,我们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从改革先锋的身上,你们感悟代代青年的奋发有为;年,我们共同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见证伟大祖国的辉煌成就;年,我们风雨同舟、共抗疫情,云端课堂的“西华责任”和全员核酸的“西华速度”,让我们更加深刻感受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年,我们见证脱贫攻坚的全面胜利,迎来党的百年华诞。
我们共同见证了学校事业的蓬勃发展。学校工程学学科首次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等22个专业入选国家或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等5个专业通过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成功申报“智能空地融合载具及管控”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与四川省应急厅共建了我省首个应急学院;与印度尼西亚三一一大学合作共建了孔子学院;宜宾校区一期投入使用、二期竣工在即,今年首届名学生毕业;我们共同庆贺学校60华诞,总结60年的办学经验,擘画学校未来发展的蓝图。
我们清楚地知道,确保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离不开克服种种困难、奔波成都宜宾两地教师们的辛勤付出;确保校园的平稳运转,离不开坚守一线教职员工的辛勤工作;确保校园整洁有序,离不开每一位后勤员工的默默付出。在此,我代表学校对奋战在教书育人各岗位的教职员工表示衷心的感谢!他们对教育事业的无限热爱和对人才培养的高度负责,铺就了同学们的成才之路。
初心不改,学校努力为大家提供更好的学习生活条件。在你们就读期间,学校为学生宿舍全部安装了空调,德馨苑学生宿舍10号楼投入使用,建成了多间智慧教室,维修改造了教学楼和食堂,修建现代农机研究院和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大楼。但是,学校的发展离你们的期待还有差距。你们经常说运动场所不够,游泳池像“下饺子”一样;你们有时抱怨网速太慢、图书馆太热、教室投影不清晰、考研自习室不够;你们期盼宿舍像宜宾校区一样变成四人间、有热水、干湿分区。受制于各种客观原因,你们的需求学校暂时还不能全部满足,但学校一定将更加努力。“十四五”期间,学校将为图书馆安装空调,改善教室的教学条件,修建第五学生食堂和新的学生宿舍,扩建约80亩运动场所,改造完成的体育馆将承担第31届世界大运会排球比赛的项目,待交付使用后,会进一步提升学校的运动设施条件。在学校的积极争取下,地铁也将在学校周边设立站点。学校将持续努力,为西华学子成长成才和教职员工工作生活提供更好的条件,请大家相信,当同学们再回到这里,一定会看到更加美好的母校!
岁月如歌,你们用奋斗留下了闪亮的青春印记。你们中有无数闪亮的“西华之星”: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杨天菊同学被评为巴塘县“优秀援藏教师”;电气与电子信息学院研究生刘伟同学和理学院熊伟同学的论文均入选ESI1%高被引论文;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蒋成帅同学,五年间先后于上海、成都、杭州三地无偿献血,荣登“四川省无偿献血无私大爱英模榜”,获得-年度全国无偿献血奖金奖;机械工程学院张威虎同学获得国际国内40余项设计大奖,推免到浙江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正是这一颗颗闪亮的星星汇聚成了明亮的星河,你们发表学术论文余篇,获授权专利余项,你们连续三年参加央视春晚,你们参加第十三届全球孔子学院大会的志愿服务,你们远赴藏区支教,为扶贫贡献着青春的力量……学校为你们的成长成才喝彩,为你们的担当精神点赞!
同学们,过去的一百年,中国共产党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在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道路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百年来,一代代青年高举旗帜跟党走,浴血奋战、前赴后继、奋发有为,以青春之我,建青春之国,才有了今日中国的繁荣昌盛。新的百年已经开启,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你们既生逢盛世,又重任在肩。到年,你们正值而立,风华正茂;到本世纪中叶,你们年富力强,建功立业正当时。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即将走出校门的你们,又将给祖国和人民交出一份怎样的答卷呢?
今天,学校举行毕业典礼,为每一位同学“拨穗正冠”授予学位,既是对同学们学业有成的肯定,也饱含着对你们的殷切期待!作为你们的校长和师长,我对大家提四点希望:
第一,立大志,担当民族复兴的历史重任
前不久,电视剧《觉醒年代》热播,在年轻人中“圈粉”无数。青春热血的革命先辈不甘平庸,心怀为国为民的理想抱负,义无反顾地投身于艰难的救国救民之路。年7月嘉兴南湖红船上,代表全国50多名党员的13名与会代表平均年龄不到28岁。此后,中国共产党以“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豪情与壮志,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了28年的浴血奋战,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完成了救国大业。
这期间,4万余名知识青年来到延安,汇聚到中国共产党的旗帜下。西华大学的首任院长杨诚就是其中一位,年,年仅21岁的他奔赴延安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在延安工作近10年。在民族危亡之际,无数青年投身滚滚历史洪流,用自己年轻的肩膀,肩负了救亡图存的责任。
中华民族历经苦难与辉煌,始终坚持着同一个梦想,为“民族复兴”孜孜以求。梁启超提出了“少年中国”,孙中山喊出了“振兴中华”,李大钊呼吁为“中华民族更生再造”而奋斗……过去的一百年,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无数志士仁人顽强追求的目标,几代人魂牵梦萦,亿万人心结难解。希望大家向革命先辈看齐,立大志,为民族复兴不懈奋斗!
第二,明大德,担当为人民谋幸福的历史重任
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开始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这个时期,无数的青年用行动彰显了责任与担当。为了保卫人民的和平生活,无数年轻的战士牺牲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为了国家“三线建设”,无数青年科技工作者奔赴偏远的深山。22岁的雷锋因公殉职,但为人民服务的“雷锋精神”传承至今;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19岁时选择了学农,一生躬身祖国稻田,为解决中国人的温饱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这一时期,为了响应毛主席“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的指示,我们学校的前身四川农业机械学院诞生了。从诞生之日起,学校就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以杨诚院长为代表的学校的第一代创业者“从无到有”艰难创业,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为西南地区培养了大量农机人才。
希望同学们从改天换地的兴国大业中感悟青年的责任与担当,明大德,为人民幸福不懈奋斗!
第三,成大才,担当国家科技自立自强的历史重任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学技术从来沒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国家前途命运,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人民生活福祉”。“中国要强盛、要复兴,就一定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努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中国青年已经站上科技创新的历史舞台。6月17日神州十二号载人飞船升空,中国人首次进入了自己的空间站,标志着中国航天员常驻太空的时代已经到来。在中国航天科技领域,神舟团队平均年龄只有33岁,北斗团队平均年龄35岁,卫星应用团队平均年龄28岁。“嫦娥”奔月、“蛟龙”探海、“北斗”组网、“天问”探火……每一项重大创新成果的背后,无不活跃着生龙活虎、朝气蓬勃的青春身影。我校79级校友王华明,在科学研究的道路上攻坚克难,成长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作为“中国激光3D打印引路人”,助力祖国实现飞天梦想。希望同学们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和机遇,把毕业作为新的起点,把“学习”“求知”作为一生的内在需求,把“学以致真”和“学以致用”相结合,发扬爱国奋斗的科学家精神,永攀科学高峰,成大才,为国家科技的高水平自立自强贡献力量!
第四,担大任,担当国家富强的历史重任
逐步实现救国、兴国、富国、强国的奋斗目标,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的庄严使命。经过几代人的奋斗,今日的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踏上了在本世纪中叶实现强国伟业的新征程。在这新征程中,我们的青年不负众望,用臂膀扛起了如山的责任。在脱贫攻坚的一线,在抗疫斗争的战场,千千万万个“95后”“00后”奋战在基层一线,不怕苦、不畏难、不惧牺牲,展现出青春激昂的风采,展现出中华民族的希望!
我校77级校友刘永行毕业后投身改革大潮,创办希望集团,成为中国民营企业的领军人物,为社会创造源源不断的财富;97级校友赵静驻守凉山州脱贫攻坚一线,带领团队在悬崖上修公路,帮助大山深处的老百姓天堑变通途,被评为“感动交通十大人物”。像赵静一样的校友还有很多,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罗天隆校友,他放弃了沿海城市工作机会,奔赴新疆喀什,为改变当地的贫困落后贡献自己的力量;土木建筑与环境学院王强校友来到凉山州美姑县,奋战在森林草原防灭火整治、乡村振兴工作第一线……无数的西华校友,扎根祖国大地,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贡献着青春力量!希望你们和他们一样,担大任,为祖国富强不懈奋斗!
同学们,虽然你们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人生目标,希望大家心怀国之大者,把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在做好每一件小事、完成每一项任务、履行每一项职责中见精神,为服务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贡献力量,让青春之花绽放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上!
同学们,“躺平”不是青春的底色,奋斗才是时代的主流。学校经过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的发展,正处在“由大到强”的第三次创业期。我们正科学制定“十四五”和中长期发展规划,描绘西华高质量发展的美好蓝图;我们将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大力推进研究生教育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社会输送更多更优秀的人才;我们将更加突出学术的崇高和学者的荣誉,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努力聚集创新发展新动力,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我们将在党的领导下,肩负起国家和时代赋予的重任,汇聚推动学校发展的磅礴力量,向着特色鲜明的国内知名的省属综合性大学阔步迈进!
希望同学们毕业后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