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曾经感动你我的拾荒老人,今天回来
2024/8/9 来源:不详浙江24小时--钱江晚报记者王丽通讯员苏晓晓博尔赫斯曾说:这世上如果有天堂,就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在杭州就有这么一座图书馆——杭州图书馆,它对所有的读者免费开放。这里也被网友赞为“史上最温暖的图书馆”。温暖的地方也滋养着温暖的人,其中有这样一位老人,一位普通的杭州退休教师,他叫韦思浩。而今天,在杭州图书馆,一场温暖的展览——“精神世界的拾荒者-韦思浩老人事迹展”正式展出。韦思浩是谁?也许有人并不知晓。年的冬天,这位老人的故事温暖了许许多多的人。事情得追溯到年的一篇新闻,《杭州图书馆向流浪汉开放拾荒者借阅前自觉洗手》,将一位76岁的“拾荒老人”推到镜头前。他在图书馆读书看报的画面,被很多媒体转发。人生无常,年11月,这位“拾荒老人”遭遇车祸不幸离世,他背后的故事才被揭开。▲年12月18日,钱江晚报报道了老人的故事我们用这样质朴的方式,纪念他老人是老杭大中文系毕业,退休前是中学一级教师,虽然退休后有退休金,却依然生活简朴,也会随手捡收拾路边的矿泉水瓶。女儿在整理他的遗物时,意外发现了很多捐资助学的证明与受助孩子们的来信。这份坚持,直到老人遭遇不幸离去才被家人和大众知晓。这位平凡老人的故事,温暖了整个冬季,打动了许许多多人,人们也在想可以以怎样的方式,让这个温暖的故事留在这座城市。于是在年12月,杭州市城市品牌促进会与钱江晚报社共同启动众筹老人雕像这一爱心行动,从正式对外公布到众筹完成,前后不过1个多小时。位热心人士迅速完成了公益众筹。现在众筹的雕塑已经完成,雕塑由著名熔铜艺术家朱炳仁老师设计制作,大家的心愿也即将实现,以雕像的方式提倡阅读、助学,让更多的人知道这个故事。▲年12月26日,钱江晚报报道于是就有了今天这场温暖的展览——“精神世界的拾荒者-韦斯浩老人事迹展”。谨以此展览纪念热爱阅读的你,并感谢点滴善举传递城市中的温暖和美好。此次展览展出了韦思浩女儿吴秋筠姐妹向浙江大学档案馆捐赠的韦思浩各类证书、捐资凭证、来往书信等实物、资料约60余件。在捐赠的信件中,一部分是写给女儿、女儿老师的信,还有一部分是来自受捐的学生寄来的感谢信,抬头都是“魏叔叔”(“魏丁兆”是韦思浩老人助学时用的化名)。这些物件,让我们看到了一位普通老人朴实又不平凡的生活轨迹。▲展览现场▲展览现场浙江大学档案馆吕丰老师说,在整理这些书信资料时,特别动容。“老人一生的求学路非常坎坷,可是他始终没有放弃,一直孜孜不倦地学习、扩充知识,甚至在58岁时,还考取了浙江大学对外经济专科的毕业证书。难能可贵的是,生活简朴的他还一直坚持助学,一个人的能力有大有小,也许他捐助的金额不大,可这份爱心却值得学习和传承。韦思浩老人不是伟人不是精英是一个平凡的老人,是一个接地气的就在我们身边的一位长者。”吕老师说,展示老人平凡中闪现的这些光芒,是希望鼓励更多的人,爱阅读,奉献爱心。以这样的方式,老人回到了他最爱的图书馆值得一提的是,展览上,韦思浩老人的雕像也在展览上揭幕。铜像是老人的半身像,加上底座总高度为1.95米,老人身下是一叠报纸和书籍,旁边还有不离身的竹棍和一些塑料瓶。“经历多次修改才定下最后方案,老人就是这样在图书馆看书的。”设计铜像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朱炳仁表示,“雕像采用简单、硬朗的线条,和大块面的几何形作为雕塑符号,勾勒出老人硬朗有型的身骨,体现老人内在性格和精神力量,用古朴厚重的铜来讲述韦思浩老人平凡却动人的故事。”今天,以这样的方式,老人回到了他最爱的图书馆。今天的事迹展,韦思浩老人的三个女儿和亲朋们都来到了现场。“如果爸爸还在,今年8月他正好80岁了。”今年8月,老人的大女儿,52岁刚刚退休的吴秋筠选择了去四川梁山支教,在四川美姑县子威乡沙马马拖村小学,学会计的她成为了一名数学老师。在四川她要支教整整一年。“爸爸还没来得及享福就走了,我们陪伴他的时间太少太少。我只是想,以这样的方式纪念并延续父亲的爱心。”令人感动的是,精心制作雕像的朱炳仁大师又将这笔众筹的用于雕像制作的费用全部捐了出来,而韦思浩老人的女儿们又捐出了一笔善款,两笔捐赠合流成了一股新的温暖的力量。杭州市图书馆事业基金会正式成立“温暖阅读推广专项基金”,这两笔捐赠将作为基金的启动资金,以鼓励更多爱书的人,传递求知、助学的精神。“温暖阅读推广专项基金”也希望能有更多热心人士一起加入进来,将每一份温暖细流汇集,衍生出这座城市更多、更温暖的故事。-展览时间-1月23日-2月4日杭州图书馆借阅区二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