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虚构作品绝壁逢生传达爱的力量四川记

2022/11/1 来源:不详

封面新闻记者张杰

14亿中国人书写了人类最伟大的脱贫历史,为世界减贫提供了中国方案。凉山是我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位于大凉山腹地的美姑县瓦吉吉村,曾是个“与世隔绝”的麻风村,也是中国最隐秘最贫困的角落之一。现在是凉山州第一个整村脱贫的“麻风村”。麻风病和“麻风村”都已经成为历史。崭新的瓦吉吉村成为大凉山轰轰烈烈的脱贫攻坚战中一张闪亮的名片。

如果将中国式扶贫,比喻成一条大河,那么瓦吉吉村这个曾经的麻风村,就是汇成这条大河的一股涓涓细流。有人将其见证的这细流,写成了一本书,记录了变化,更记录了促使变化背后的爱的力量。

“始终在场”的写作

年5月,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资深记者席秦岭的非虚构作品《绝壁逢生—最后的麻风村》,由四川民族出版社推出。在书中,她通过采写一个个村民真实的故事,讲述了半个多世纪以来,瓦吉吉村在被悬崖绝壁隔离的困境中挣扎求生,奋斗自强,在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力量的帮扶下,从愚昧走向文明,从隔绝走向开放,最终实现战胜瘟疫、战胜贫困的故事。这部作品也是四川省在伟大的脱贫攻坚战役中所取得的文化扶贫重要成果,被列入四川省麻风防治协会重点创作题材和四川省作协“万千百十”重点扶贫创作题材。

为了写好这个选题,从年春天开始,席秦岭在三年的时间里,多次往返绝壁山野采访,用真诚的心去接触那些麻风病人和他们的后代,体现了勇气和善良的品质。除了采访,她还身体力行为瓦吉吉村的脱贫大业作出自己的贡献。

脱贫攻坚前的瓦吉吉村(摄影:杨洪忠)

在瓦吉吉村采访期间,有村民向席秦岭反映村庄的孩子上学需跨越三个县、前往多公里外的越西县大营盘学校的困境,希望能解决这个实际困难。席秦岭联合九三学社四川省委、四川省麻风病防治协会等力量,邀请专家前往瓦吉吉村所在的乡进行科普宣传,撰写反映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的提案等等。通过一年多时间的努力,在年秋季成功解决了瓦吉吉村孩子就近升学的问题。目前,村庄里的小学毕业生可以到家门口大桥初级中学读书,上学路缩短了多公里,为辍控保学工作做出了贡献。

席秦岭还记得年8月,第一次来到曾经的麻风村——瓦吉吉村采访的情形。当小轿车沿着美姑县洛俄依甘乡场尾那条银色水泥路,顺着山势,蛇行了一刻钟,就攀爬到了悬崖之上的瓦吉吉村村委会。如此顺畅,出乎她的意料。因为她看过太多的资料,知道通往大山深处的,还有另外两条路。一条是20世纪60年代麻风病患者进村的羊肠小道,一条是年修建的1米宽的石梯车马道。“这三条陈卧不语的路,又像是一张能说会道的嘴巴,向世界讲述着瓦吉吉村从羊肠小路到石梯,再到水泥路的发展历程。”

羊肠小道,是瓦吉吉村最原始的通路。第一代麻风病患者入村,走的就是这条路。很多地方,只有两个手掌宽,既窄又险,曾经摔死过几匹马。自从修了车马道,那条路已被弃用了。现在,偶尔有放羊的村民经过。

书写一个地方的历史之变,除了感受现在的便利,对曾经的艰难也要有所感知。她想走走羊肠小道,看看当年的麻风病患者进村到底有多么艰难。当实际踏上那条悬崖上的小径,“右边是巨石绝壁,左边是没遮没拦的悬崖,感觉身子随时都可能跟随着小石块滑落到山崖之下。向下看,阵阵眩晕。”她坚持走了大约米,在一拐角处,被左边万丈深渊和脚下滑溜溜又数不清的小石块吓退了。

航拍瓦吉吉村(摄影:雷远东,年)

为了确保自己的写作在涉及到麻风病的相关知识或者疾病史方面准确,席秦岭读了不少相关专业书籍。她请西昌学院旅游与城乡规划学院党总支书记沈光涛帮忙,借到了《美姑县志》《彝族文化知识读本》《彝族古代史》《麻风病院的世界》等书籍。通过四川省疾控中心副主任张灵麟,认识了四川省麻风病防治工作办公室副主任、四川省麻风防治协会会长宁湧。经过数次拜访,在宁湧那里,席秦岭获得了很多关于麻风病的知识,还获赠了两本书,一本是李文忠主编的《现代麻风病学》,一本是林强所著的《生命的力量》。

席秦岭这种“投身其中”式的写作,得到相关专业人士的高度认可。四川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降初在为《绝壁逢生》作的序文《过去的终章,也是未来的序章》中,赞扬这部作品是“一部鲜活的凉山儿女奋斗志。”四川省麻风防治协会会长宁湧说,“我见证了这本书从采访到出版的全过程。难能可贵的是,作者没成为作壁上观的旁观者,而是始终在场,成为我们的“战友”,致力于消除麻风村的社会歧视和解决实际困难。”

多方汇合的爱带来了身体和心灵的医治

麻风病是一种古老的慢性传染病,在过去年内一直是人类的敌人。人类也一直没有停止与之作斗争。在凉山,麻风病更一度被认为是一种不治之症,它曾在无助的人群中肆意挥舞狰狞的爪牙,夺走了很多家庭的健康和幸福。在与之作斗争并且战胜之的过程中,发生过太多值得记录的人、事。席秦岭梳理了凉山麻风村的建村历史,详细记录了作为麻风村之一的瓦吉吉村的历史变迁。在这个与病魔斗争的过程中,太多的人,太多的爱,倾注在这片曾经孤独的土地上,带来了医治,不光是身体上,更有心灵上的。

就在写作的三年中,瓦吉吉村日新月异的好变化,让席秦岭高兴又欣慰。“村里住着外地来的扶贫干部、从美姑县城来的第一书记、从越西县来的人民教师、从贵州省来的照顾康复者的志愿者。在我抵达前,已经有一个十几个人的志愿者团队进驻康复院,为老人服务,为孩子支教,还为当地的村民办了一个火把节。采访期间,我还邂逅了来自遂宁的网红‘阿兵’。当年,他失恋时曾到过瓦吉吉村,村民的乐观治愈了他。如今,他募捐了一车的冬衣、鞋子、文具,分发给有需要的家庭。开放,给瓦吉吉村带来的最直接的变化,就是村庄变得更美了。村里各项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在很多评比中,瓦吉吉是普遍认可的先进村落,美姑县一些重要的会议都在瓦吉吉村召开,村支部书记阿尔被表彰为凉山州的脱贫攻坚先进个人。”

年国庆节后,瓦吉吉村小的孩子第一次吃到了热乎乎的营养午餐,一张张小脸上荡漾着幸福的笑容;年4月,席秦岭第四次到访瓦吉吉村,村庄的变化更大了,所有土坯房都被新房子代替;水泥路也越修越宽广,村民骑着摩托车下地干活不再稀奇;到大桥初级中学念书的孩子并没有闹出新的风波,而是和师生们友好共生;村史馆用老屋和实物讲述这个村庄半个多世纪以来的历史变迁……

通往瓦吉吉的水泥公路让瓦吉吉村的出路越来越宽广(雷远东拍摄,年)

只有了解瓦吉吉村的历史,才能明白以上这些变化的发生,是何等可贵。在《绝壁逢生》中,我们可以看到,那里的村民遭受过“看不见却深不可测的歧视观念”,“在瓦吉吉村,麻风病患者健康的后代,大多习惯了默默地承受着这一切。更多时候,他们像只蚕茧一样,把真实身份包裹起来,不告诉别人自己来自麻风村。”

教育像一道光,带来未来的希望

书写的最终目的在于表达希望。席秦岭在书中用不少笔墨写道,在瓦吉吉村,教育,以及教育带给未来的希望,像一道光一样闪耀着。访问瓦吉吉,她一度遇到最大的障碍是语言。他们讲彝语,我完全听不懂,只好依靠阿尔翻译。“有时,他的话我也似懂非懂,需反复确认。这样的访谈,耗时很长,效率极低。后来,我发现,村里的孩子和年轻人普通话都很好。进一步了解得知,这是瓦吉吉村建村小后带来的变化。”

一些年轻人对席秦岭说,正是因为念了书,学会了说普通话,他们才能与外面的人沟通交流,他们外出打工才能找到工作,提高了家庭经济收入水平。因此,他们对上山的每一个教师都充满了感激。看见,村寨里重视教育的家庭越来越多,一些家庭宁愿多花钱,也要把孩子送到越西县大营盘学校读小学。当地对女性教育的重视,更是让席秦岭感动。于是我们在书中,看到她写了瓦吉吉村女孩克洛的故事。这个女孩读了重点高中,是村里考起的第一个本科(预科)生,也是村里第一个女大学生。还有20岁的尔南,读初中时是班里年龄最大的学生,也是个女生。她们的家庭都是精准扶贫户,但父母都非常开明地支持她们上学。“我见证过金鑫上的两堂课,一堂数学,一堂水写毛笔课。课堂里,孩子们的思维紧紧跟上老师的节奏,至少有十来个孩子大胆举手,走上讲台专注计算。孩子们专注的神情,透出对知识的渴望,让我坚定地相信,瓦吉吉村的未来在于教育,在于正茁壮成长的下一代。”

作者席秦岭(最右)和瓦吉吉村的孩子们合影(摄影:徐湘东,年)

凉山州美姑县瓦吉吉村是中国战胜麻风病和贫困的缩影,它是一个村庄因病致贫历史的终结,又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在社会各界力量的帮扶下,正在叩响乡村振兴的富裕之门。有幸见证这些过程的席秦岭相信,“今天,我看见的是瓦吉吉村脱贫摘帽的故事;未来,我一定能看见更多有关瓦吉吉村乡村振兴和走向富裕的新故事。”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yf/228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