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各地民居
2022/10/8 来源:不详民居
1、窑洞
窑洞式住宅是陕北甚至整个黄土高原地区较为普遍的民居形式。黄土高原区气候较干旱,且黄土质地均一,具有胶结和直立性好的特性,土质疏松易于挖掘,深达一二百米、极难渗水、直立性很强的黄土,为窑洞提供了很好的发展前提。同时,中国西北部地区气候干燥少雨、冬季寒冷、木材较少等自然状况,也为冬暖夏凉、十分经济、不需木材的窑洞,创造了发展和延续的契机。故当地人民因地制宜创造性地挖洞而居,不仅节省建筑材料,而且具有冬暖夏凉的优越性。
05:312、蒙古包(内蒙古高原)
蒙古包是内蒙古地区典型的帐幕式住宅,以毡包最多见。蒙古包古代称作穹庐、“毡包”或“毡帐”。内蒙古温带草原的牧民,由于游牧生活的需要,以易于拆卸迁徙的毡包为住所。传统上蒙古族牧民逐水草而居,每年大的迁徙有4次,有“春洼、夏岗、秋平、冬阳”之说,因此,蒙古包是草原地区流动放牧的产物。蒙古包是蒙古族牧区传统的民居形式。据资料介绍,蒙古包能适应游牧生活(易拆),修造方便(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永恒的日晷(看日影计算时间),由内知外(能洞察外方),吉祥明亮的殿堂。蒙古包多采用牛皮或羊皮缝制,支架多以木材为主,民居的能源来源多以牛羊粪便或小型风力发电设备、太阳能发电设备为主。
01:273、北京四合院
北京地区地处暖温带、属温带季风气候,冬寒少雪,春旱多风沙。四合院是北京地区乃至华北地区的传统住宅。其基本特点是按南北轴线对称布置房屋和院落,坐北朝南,大门一般开在东南角,门内建有影壁,外人看不到院内的活动。正房位于中轴线上,侧面为耳房及左右厢房。北京地区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寒少雪,春旱多风沙,因此,住宅设计注重保温防寒避风沙,外围砌砖墙,整个院落被房屋与墙垣包围,硬山式屋顶,墙壁和屋顶都比较厚实。北京四合院亲庭院方正,利于冬季多纳阳光。东北气候寒冷,院子更加宽大。北京以南夏季西晒严重,院子变成南北窄长。西北风沙很大,院墙所以加高了。
01:544、阿以旺(新疆)
在维吾尔族语中,"阿以旺"寓意为"明亮的处所"。所谓"阿以旺"即是一种带有天窗的夏室(大厅)。这种房屋连成一片,庭院在四周。带天窗的前室称阿以旺,又称"夏室",有起居、会客等多种用途。后室称"冬室",是卧室,通常不开窗。新疆属大陆性气候,气温变化剧烈,昼夜温差很大,素有"早穿皮袄午穿纱,晚围火炉吃西瓜"的说法。维族的传统民居以土坯建筑为主,以满足夏季隔热冬季防寒的要求,农家还用土胚块砌成晾制葡萄干的镂空花墙的晾房。住宅一般分前后院,后院是饲养牲畜和积肥的场地,前院为生活起居的主要空间,院中引进渠水,栽植葡萄和杏等果木,葡萄架既可蔽日纳凉,又可为市场提供丰盛的鲜葡萄和葡萄干,从而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院内有用土块砌成的拱式小梯通至屋顶,梯下可存物,空间很紧凑。
09:145、羌族碉楼
羌族的建筑很有特色。因为羌族聚居区位于青藏高原的东部边缘的岷江上游地区,这里山脉重重,地势陡峭。羌寨一般建在高半山,因而羌族被称为"云朵中的民族"。在岷山中穿行,不时能够看到富有特色的羌族的碉楼和石砌房。羌族建筑正是以碉楼、石砌房、索挢等享有盛名。羌语称碉楼为"邛笼"。早在年前《后汉书.西南夷传》就有羌族人"依山居止,垒石为屋,高者至十余丈"的记载。自唐朝来,羌族人民因各种原因向西北迁移,到了西藏和青海,所以现在,羌族碉楼也被称为藏族碉楼。碉楼多建于村寨住房旁,高度在10至30米之间,用以御敌和贮存粮食柴草。碉楼有四角、六角、八角几种形式。有的高达十三四层。建筑材料是石片和黄泥土。羌族建筑基本上都是就地取材,同时受地势制约及土地资源紧缺等因素影响,羌寨布局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到了避免占用耕地而选用高山或峡谷地带。碉楼修建时不绘图、吊线、柱架支撑,全凭高超的技艺与经验。建筑稳固牢靠,经久不衰。
00:526、傣家竹楼
亚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大,气候炎热,植被覆盖率高。同时多喀斯特地貌,地表崎岖,地无三里平,因此民居建筑要考虑通风散热、排水及克服地形崎岖问题。该去居民因地制宜地修建了吊脚楼和竹楼。
00:467、吊脚楼和竹楼(云贵高原地区)
云贵高原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大,气候炎热,植被覆盖率高。同时多喀斯特地貌,地表崎岖,地无三里平,因此民居建筑要考虑通风散热、排水及克服地形崎岖问题。该去居民因地制宜地修建了吊脚楼和竹楼
。
01:::388、客家土楼
粘重的红壤,为建造外墙提供材料;地处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降水丰沛,人字形屋顶有利于排水;地处季风气候山区,容易出现洪灾,地基高可防洪;厚实的土墙,冬暖夏凉,适应当地冬夏温差大的气候条件;山区多林木,为建造柱梁提供材料。恶劣的生存环境迫使家客家人极其重视防御,他们将住宅建造成一座易守难攻的设防城市,聚族而居。土楼内具有水井、粮仓、畜圈等生活基本功能,土楼使客家人获得了足够的安全保障。在客家人中间,流传着很多在敌人久攻不下,"大楼安然无恙"的故事。
05:499、冰屋
一般情况下,整个冰屋只有一个出入口,没有窗户,这样可以很好的保护好屋内的热气不会消费。另外冰还是热的不良导体,可以很好的把屋内的热空气“关”在里面,人如果从外面走进来,一下子就会感觉变暖和很多。有的冰屋甚至还可以生起火来取暖,想想那个画面,外面零下四五十摄氏度的低温,再加上暴风雪,待在冰屋里面不仅不用担心被暴风雪吹走,还能达到很好的保暖效果,最关键的是还能烤火,想想都觉得很惬意。当地人在睡觉时,还会特意把床的位置加高,这样就能远离冷空气,使自己睡得更暖和,这就是冷空气下降热空气上升的原理了。
01:1910、澳大利亚库伯佩迪地下城
这里的夏天并不好受,气温经常超过40摄氏度。如果你决定在这里生活,空调就不再是奢侈品而是必需品。但是在库伯佩地的地下房屋内,情形会截然不同——气温往往徘徊在24摄氏度左右,而空气湿度也总是低于20%。在冬天,地下可能会很冷,但是人们甘愿做出妥协。
11、黎族船型屋
黎族船型屋是黎族民居建筑的一种,流行于海南的黎族聚居区。黎族同胞为纪念渡海而来的黎族祖先,故以船型状建造住屋,因外形酷似船篷通常称为船型屋。船型屋是黎族最古老的民居,有高架船型屋与低架(落地式)船型屋之分,其外形像船篷,拱形状,用红、白藤扎架,拱形的人字屋顶上盖以厚厚的芭草或葵叶,几乎一直延伸到地面上,从远处看,犹如一艘倒扣的船。其圆拱造型利于抵抗台风的侵袭,架空的结构有防湿、防瘴、防雨的作用,茅草屋面也有较好的防潮、隔热功能。而且能就地取材,拆建也很方便。
12、山西与山东民居
山西太行山区与山东胶东丘陵一带两地民居形式类似,单门独院,有门楼,两面坡屋顶。由于山高石料普遍,依照传统上建筑材料就地取材原则。故砖石住宅较多。山西民居中,最具代表性的数祁县和平遥。民间有句俗语:“平遥古城十大怪”,其中一条是“房子半边盖。”平遥民居之所以大多为内落水,山西地处内陆,由于太行山的阻挡,海洋水汽难以到达,气候干旱,且风沙较大,将房屋建成单坡,能增加房屋临街外墙的高度,而临街又不开窗户,则能够有效地抵御风沙和提高安全系数。山西山东两地纬度相近但降水存在差异,故屋顶坡度略有不同,前者因地势较高,东南面有东北—西南走向的太行山阻挡海洋气流,降水不多(<毫米/年);后者广谷低丘距海近,降水较多(>毫米/年),为便于排水屋顶坡度较陡。
13、宁夏民居
宁夏地处西北远离海洋,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不易到达,降水少,温差大,冬季严寒,大陆性气候特征明显,冬春干旱多风沙,盛行偏北风,故住宅一般不开北窗。为保温防寒,采取厢房围院形式,且房屋紧凑,屋顶形式为一面坡和两面坡并存。
14、骑楼
在街道或胡同上的楼,底下可以通行。这种欧陆建筑与东南亚地域特点相结合的一种建筑形式可以挡避风雨侵袭,挡避炎阳照射,造成凉爽环境。骑楼是我国福建、广东、海南、广西等沿海侨乡特有的南洋风情建筑,都是当年华侨从东南亚返乡所建
我国某地的高台民居(左图)是世界上最奇特的民居之一。建在高40多米、长多米的黃土高崖上,三面临河。房屋搭建随意,以土坯和杨木作为建材。有些房屋距今已有数百年历史。右图是该区域河流径流及气温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高台民居最有可能位于我国的()
A.黄土高原B.东北平原C.塔里木盆地D.东南丘陵
2.将民居建在高崖上,主要原因是()
A.避暑御寒,保暖效果好B.通风散热,排水条件好
C.减少受冬季寒潮影响D.避免受夏季洪水影响
3.对该地区高台民居进行保护性开发的主要目的是()
A.粮食存储B.应急避险C.红色教育D.旅游开发
1.C2.D3.D
1.黄土高原地区传统民居多为窑洞,据此排除A;由图可知,该地河流流量较小,汛期集中在夏季,冬季断流,有可能位于塔里木盆地,C正确;不会在东北平原,东北平原河流流量较大,且有春汛和夏汛,因此排除B;读图可知,该地冬季气温在0℃以下,不可能位于我国南方东南丘陵,排除D。所以本题选C。
2.读图结合上题分析,该民居位于我国塔里木盆地地区,将民居建在高崖上,不利于御寒,保暖,A错;该地气候干旱,降水稀少,地表不易积水,无需考虑排水条件,B错;建在高崖上,会受冬季风的影响较大,C错;夏季气温高,高山冰雪融水多,导致河水暴涨发生洪水,将民居建在高台上,是为了避免受洪水影响,D正确。故本题选D。
3.高台民居作为旅游资源,其蕴含的民族文化背景、民俗风情、独特技艺、建筑本身的独特魅力等游览价值较高,保护性开发可促进旅游业的发展,D正确;高台“房屋搭建随意,以土坯和杨木作为建材。有些房屋距今已有数百年历史”,被保护起来当作一种景观供游客参观,不适合粮食存储、应急避险,也不具备红色教育功能,ABC错。故本题选D。
火地岛位于南美洲最南端,岛上东、西部自然景观差异较大。乌斯怀亚是火地岛地区的行政中心和港口。当地传统民居多以低矮、屋顶坡度较大的木屋为主。下图示意火地岛地理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与西部地区相比,火地岛东部地区地表()
A.物理风化作用较弱B.流水侵蚀作用较强C.生物风化作用较强D.风力堆积作用较强
5.乌斯怀亚传统民居建筑特色的成因,叙述正确的是()
A.地处港口,进口木材便利B.板块生长边界,抗震性好
C.气候冬冷夏热,降水丰沛D.峡管效应影响,风力较大
6.某日北京时间10:00时,马丁正在乌斯怀亚观赏“落日的海湾”,该日当地的昼长约为()
A.11小时B.13小时C.19小时D.21小时
4.D5.D6.C
4.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火地岛西部地区位于西风的迎风坡,气候湿润,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东部地区位于西风的背风坡,气候干旱,植被稀疏,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与西部地区相比,东部地区物理风化作用较强,流水侵蚀作用较弱,生物风化作用较弱,风力堆积作用较强,ABC错误,D正确。故选D。
5.由材料可知,乌斯怀亚当地传统民居多以低矮、屋顶坡度较大的木屋为主,其特征深受当地地理环境的影响。岛上森林资源丰富,以木屋为主有利于就地取材,A错误;位于板块的消亡边界,房屋低矮抗震性好,B错误;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阴凉湿冷,C错误;终年受西风带控制,且受狭管效应影响,风力大,房屋低矮可抵御强风,D正确。故选D。
6.读图可知,乌斯怀亚的经度约为70°W,北京时间(°E的地方时)10:00时,70°W的地方时为21时20分,此时当地正值日落,可求出该日当地昼长=(21:20-12)×2=18小时40分,大约为19小时。故选C。
下图为我国某地农业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该地可能位于()
A.太行山区B.两广丘陵
C.青藏高原D.云贵高原
8.该地梯田“叠石(石灰岩)相次,包土成田”的特点,由此推测降水和土壤特点是()
A.水多土少B.水少土多
C.水少土少D.水多土多
9.下列关于该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山上的森林和灌丛,主要功能是保持水土
B.田上的经济树种,主要作用是防风固沙
C.民居多以石为建材,主要原因是坚固防风
D.景观所在地的河流,主要补给是冰雪融水
7.A8.C9.A
7.读图分析,该地的自然植被为针叶落叶混交林,主要农作物是谷子和玉米,且种植花椒和柿树,可知该地应位于我国北方温带季风气候区,最可能位于太行山区,不可能位于两广丘陵、青藏高原和云贵高原,A正确,BCD错误。故选A。
8.结合上题分析,该地位于太行山区,主要农作物是谷子和玉米,属于旱作农业,说明降水较少,以石灰岩为主,地形坡度较大,不利于深厚肥沃的土壤形成,此外,该地的梯田多为石堰梯田(由石头垒的梯),也说明土层薄,ABD错误,C正确。故选C。
9.该地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地形坡度大,易发生水土流失,故山上的森林和灌丛起到的作用是保持水土,A正确;同理,田埂上经济树种的生态功能也是保持水土,使石堰梯更加坚固,不易被洪水冲垮,B错误;民居多以石为材,主要是就地取材,而非防风的需求,C错误;河流位于季风气候区,河流的补给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D错误。故选A。
浙江省舟山市嵊泗列岛是全国唯一的国家级列岛风景名胜区,由钱塘江与长江入海口汇合处的数以百计的岛屿群构成,素有“海上仙山”的美誉。其海岛民居普遍依山建造“石砌屋”,且朝向皆不面向大海。下图为“浙江省海洋主体功能区地图(部分)”及“嵊泗黄龙岛景观”。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0.嵊泗列岛“石砌屋”的民居特点,主要是为了抵御()
①寒潮②泥石流③台风④海风腐蚀⑤太阳辐射
A.①②B.②④C.③④D.③⑤
11.嵊泗列岛的主体功能区划分与舟山市大部分地区不同,主要原因是其()
①自然资源比其他地区丰富②经济发展比其他区域落后
③远离大陆,面积小,生态环境承载力小④可作为国际航运产业发展的预留空间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10.C11.D
10.据图文材料分析可知,嵊泗列岛位于浙江省,寒潮较少,①错误;石砌建筑仍然比较松散,几乎无法抵御泥石流,②错误;嵊泗列岛位于南方沿海地区,台风易发,而石砌建筑且依地势而建,抵御台风的能力相对较高,③正确;该岛靠近海洋,海洋腐蚀作用较强,因此建“石砌屋”来抵御,④正确;“石砌屋”对太阳辐射影响不大,⑤错误;综上,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1.嵊泗列岛的主体功能区划分与舟山市大部分地区的不同点为禁止开发的区域面积很大,嵊泗列岛面积小,自然资源比其他地区贫乏,①错误;经济发展比其他区域落后不是禁止开发区域面积大的原因,②错误;远离大陆,面积小,生态环境承载力小,禁止开发可以保护生态环境,促进旅游业发展,③正确;嵊泗列岛位于我国大陆海岸线的中部海区,地理位置优越,禁止开发区域大,可为国际航运、产业发展预留空间,④正确;综上,D正确,ABC错误;故选D。
在大别山北缘的老虎村,大部分农田集中分布于河谷两侧狭窄的平原,民居分布在山麓两侧的坡地,传统民居分布在北侧岗坡的东西两侧,每户都有狭窄的院落(南北长3-4m,东西与房屋等长或略长),院墙和门楼朝向西南(或东南),门楼的大门朝向正南。图甲为老虎村等高线分布图,图乙示意当地传统民居结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老虎村民居分布在岗坡有利于()
A.接近水源B.交通联系C.节约耕地D.冬季采光
13.老虎村传统民居设计门楼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地方文化B.气候条件C.野兽出没D.地势起伏
12.C13.A
12.结合图示信息可知,民居多分布在山麓地带,但并未沿河分布,其目的不是接近水源,A错误;该地地处大别山北缘,耕地资源较少,民居分散在两侧山麓的坡地上,可以尽量少占耕地,而不是为了方便交通(坡地交通线路建设难度较河谷两侧平原更大),B错误,C正确;冬季太阳高度角低,如果为了增加冬季采光,其民居选址的海拔应该更高,而不是在山麓的坡地上,D错误。故选C。
13.大别山民居门楼朝向和建设风格具有地方特色,主要受当地传统文化的影响,A正确;气候条件,地势起伏,与有没有门楼没多大关系,B、D错误;野兽出没,与是否有门楼没关系,只要大门够紧固就可以,C错误。所以选A。
龙达小镇坐落在西班牙南部地中海附近。三千多年前,一批旅人风尘仆仆地爬上这座峭壁,在此安营扎寨。白色的民居建筑错落有致,一座新桥将龙达小镇所在的峡谷两端连通,成就了这个建在云端的天空之城。下左图为龙达小镇局部等高线示意图,下右图为龙达小镇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龙达小镇兴起的主导区位因素是()
A.水源B.地形C.交通D.军事
15.龙达小镇建筑对环境的适应性,主要表现在()
①房屋密集是为了节约土地②屋顶坡度陡是为了夏季排水
③窗户众多是为了通风散热④房屋用石材是因为石材防盗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
14.D15.C
14.三千多年前将龙达小镇修建在峭壁之上,地势险峻,易守难攻,有军事防御作用。故选D。龙达小镇位于峭壁之上,取水不便,地形崎岖,交通不便,因此水源、地形、交通都不是其兴起的主导区位因素,A、B、C错误。故选D。
15.小镇位于悬崖上,地形平坦但面积较小,房屋密集是为了节约土地,①正确;龙达小镇位于地中海附近,属于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屋顶坡度陡是为了冬季排水,②错误;夏季气候炎热干燥,窗户众多是为了夏季通风散热,③正确;采用石材建筑是就地取材,④错误。①③正确,C正确;②④错误,A、B、D错误。故选C。
俄罗斯的奥伊米亚康是人类最冷的永久定居点当地居民主要以驯鹿、鱼为食,所住的木屋多东倒西歪,甚至半埋进泥土中。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6.关于奥伊米亚康极寒的气候对当地造成的影响,表述正确的是()
A.无霜期较长,农作物的品质优良B.临近河流,内河航运条件较发达
C.输水管道置于地表,以便于保温D.居民以食鹿、鱼为主,利于御寒
17.与“当地传统民居木屋东倒西歪,甚至半埋进泥土中”最直接相关的是()
A.冻融交替的冻土B.无比凛冽的寒风
C.层层重压的暴雪D.异常湍急的河水
16.D17.A
16.奥伊米亚康气候严寒,无霜期短,生长期短,农作物难以生长,A错误。由于气温低,河流结冰期长,内河航运不发达,B错误。当地气温极低,输水管道容易发生破裂,输水管道铺在地面上沿途设加热站,以防管内水结冻,C错误。奥伊米亚康温度低,鱼、驯鹿等肉可补充热量,有防寒作用,D正确。故选D。
17.房屋东倒西歪,甚至半埋进泥土中是地基不平所致,而地基不平是由于该区域冻土层广布,而气温较高的6-8月,冻土会随着昼夜温度的变化发生冻融,进而影响房屋地基,所以居民的房屋都必须建筑在深埋于地下的木桩上,房屋与地面最少有1米的间隔,不能直接建在冻土上,否则室内热气会融解冻土地基,造成房屋的东倒西歪,A正确。寒风和暴雪不能使房屋东倒西歪,甚至半埋进泥土中,B、C错误。奥伊米亚康位于盆地中,流经该地的河流落差不大,D错误。故选A。
某月10号,小明到北半球的某岛旅游,一个月后离岛返回。岛上的传统民居(下图)颇具特色。其屋顶陡峭,挑檐南北走向且扬起伸长。岛上有很多以家庭为单位的手工作坊,可生产多种多样的纪念品和当地土特产。挑檐下的阴影区就是正午时分家庭作坊的所在位置。小明在旅游期间发现该地家庭作坊的位置从挑檐的北侧逐渐移到南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小明在旅游期间,观察到的现象一定可信的是()
A.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大B.昼长逐渐变长C.日出的方位角逐渐变大D.每天日落西北
19.小明旅游回来给朋友们购买的纪念品或当地土特产,最可能是()
A.亚麻小凉席B.可口小奶酪C.香甜葡萄干D.精美小木雕
18.B19.D
18.家庭作坊的位置从北侧移到南侧,证明太阳由南侧移动到了北侧,说明正午太阳有时位于该地的正北,有时位于正南,说明这是一个有太阳直射的北半球热带小岛。直射点在某月中旬至次月中旬由该岛以南移至以北。小明来到小岛的这个月可能是3月中旬、4月中旬、5月中旬。若是3月中旬,则直射点先在南半球后来移动至北半球,若是4月或5月,直射点在北半球移动。正午太阳高度是先增加后减小,A错误;3月中旬到达,则日出方位角先减小后增加,日落方向西偏南。直射点向北移动,北半球的昼长一定会变长,B正确;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北半球不能确定,所以日出方位及其变化不能确定,CD错误。所以选B。
19.手工作坊因地制宜的取材,热带小岛林木茂盛,可能制作精美小木雕,D正确。亚麻、葡萄都不是热带作物,AC错误;小奶酪是乳畜业的产品,热带地区气温高,奶酪不易保存,B错误。所以选D。
“蜂巢屋”是叙利亚阿勒颇地区的传统民居,石质基底上全是土坯堆砌而成,墙体厚达80厘米,具有圆锥形屋顶,仅一座拱形大门,没有窗户。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20.石质基底说明当地()
A.冬季降水较多B.冬季积雪较厚C.地震活动频繁D.地面塌陷严重
21.圆锥形屋顶的主要作用是()
A.与正午太阳光线垂直,获得充足光照B.加速排泄雨水,减小风沙影响
C.仿照埃及金字塔建设,展现神秘美感D.分散厚墙重量,压缩屋内空间
20.A21.B
20.根据材料图可知,该地邻近地中海,冬季降水较多,A正确。地中海气候冬季最低气温在0℃以上,不可能大量积雪,B错误,石质基底也不能缓解地震危害和地面塌陷,C、D错误。故选A。
21.根据材料可知,该地房屋没窗户,阳光无法到达屋内,说明不需要太多光照,且不同季节太阳高度角不同,不可能与光线一直垂直,A错误。当地冬季降水较多,圆锥形屋顶有利于排水,春季有风沙,可以减小风沙的影响,B正确。“蜂巢屋”是叙利亚阿勒颇地区的传统民居,不是仿照埃及金字塔建设,C错误。圆锥形屋顶确实可以分散厚墙重量,但拓展了屋内空间,减轻压抑感,D错误。故选B。
2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印度尼西亚南苏拉威西省首府望加锡,坐落于苏拉威西岛的西南部,濒临望加锡海峡,是该国第六大城市,也是苏拉威西岛上最大的城市。自16世纪以来,望加锡一直是该国东部的贸易中心。著名的木帆船就产自这里,另外种植业渔业和手工业也很发达。下图为望加锡区位图、气候统计图和当地“船型民居”的景观图。
(1)说出望加锡昼夜温差较大的月份,并从大气环流角度分析其原因。
(2)与苏拉威西岛上其他城市相比,望加锡成为岛上最大城市有哪些优势。
(3)说出景观图中“船型民居”的主要建筑特点,从当地气候角度解释这些建筑特点的主要功能。
(1)月份:8-9月原因:此时气压带、风带北移,该地盛行东南信风;该地位于山地西部,为东南信风背风坡,气流下沉,降水较少,故晴天多,昼夜温差大。
(2)作为政治中心,对周围城市影响力大;港口城市,海运枢纽,交通条件优越;本地工农业发展,促进产品出口,贸易发达。
(3)建筑物底层架空,可以通风散热,防潮、防野兽和蚊虫叮咬;陡坡屋顶,利于排水;伸长出挑的屋面,利于防雨、遮阴。
(1)读图可知,昼夜温差较大的月份为8-9月,结合图中降水信息可知,该时间段降水较少,结合其纬度位置分析,该地盛行东南信风,望加锡位于东南信风的背风坡,气流下沉,降水较少,晴天多,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的少,白天温度高,夜晚大气保温作用弱,夜温温度低,昼夜温差大。
(2)首先根据材料,“印度尼西亚南苏拉威西省首府望加锡”,作为政治中心,对周围城市影响力大;由材料“坐落于苏拉威西岛的西南部,濒临望加锡海峡”可知,港口城市,海运枢纽,交通条件优越;“望加锡一直是该国东部的贸易中心。著名的木帆船就产自这里,另外种植业渔业和手工业也很发达”可知,本地工农业发展,促进产品出口,贸易发达。
(3)本题主要结合建筑物材质、形状及当地气候特点进行分析,该地位于热带地区,气候湿热,建筑物底部架空利于通风散热、防潮、防野兽和蚊虫叮咬;该地位于热带雨林气候区,降水丰富,屋面向外延伸较长,便于防雨;屋顶坡度大,利于排水;该地森林资源丰富,建筑材质多为木质,说明该地林木丰富,便于就地取材。2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美姑县四干普村(28°34′N,°02′E),地处青藏高原东南部的横断山脉与四川盆地西南边缘交汇处,海拔高度约m。村落零散分布于自西北向东南的山脊上,村东南侧有美姑河流过,隔美姑河东北侧为巨大连绵山体,成为村子的天然屏障。四干普村所在的美姑县境内属低纬度高原性气候,年均降水量.6mm,山地与河谷气候差异大,冷湿高山和千暖河谷交错排列。如下图示意美姑县在四川的位置与范围。
四干普村保留了大量彝族传统建筑。民居普遍多采用版筑夯土墙,在版筑墙体过程中掺入石子等骨料,同时夯筑四面墙体,墙体厚度在40cm以上;开少量小窗洞甚至没有,入户门低矮,且门槛较髙;常用撕扯而成的杉木板做屋面瓦,充分考虑自然材料的天然弯曲度,交错排列铺叠,瓦板间可留缝隙等,形成浓郁的民族地域特色。
(1)分析四干普村房屋结构对气候环境的适应。
(2)分析美姑县冷湿高山和干暖河谷交错排列的原因。
(3)根据材料,推测美姑县境内气候特征。
(1)高山气候,冬季寒冷,厚实的土墙会严密地围护室内空间,保持室内温度,厚墙保温;由于平均海拔达m,光照强烈,昼夜温差大,低门少窗,防紫外线,减少热交换;改善室内光环境,可最大限度维持室内温度,瓦板间缝隙构造可增加采光量;冬季室内取暖产生的废气,瓦板间缝隙利于排气
(2)冷湿高山的原因:山区植被较茂密,蒸腾作用和保湿作用大;西南暖湿气流受高山地形抬升,降水较多,且海拔高,温度低,蒸发弱。
干暖河谷的原因:河谷地区背风坡下沉气流受焚风影响,晴天多,降水少;河谷所在纬度较低且海拔低,气温较高,形成干热河谷气候。
交错排列的原因:境内山岭连绵,山河相间、并列分布。
(3)季风性气候明显,雨热同期,干湿季节分明;山地垂直气候明显,气温随海拔抬升而降低,降水随海拔升高而增加;山地与河谷气候差异大,冷湿高山和干暖河谷交错排列;高原性气候,日照充足,气温年较差小,日较差大,夏季凉爽、冬季寒冷。
(1)据材料可知,四干普村地处青藏高原东南部的横断山脉与四川盆地西南边缘交汇处,海拔高度约m,属于高山气候,冬季寒冷,民居普遍多采用版筑夯土墙,厚实的土墙保持室内温度;由于海拔高,光照强烈,昼夜温差大,低门少窗,白天防紫外线,夜晚保温,减少热交换;改善室内光环境,可维持室内温度,瓦板间留缝隙可增加采光量;冬季室内取暖产生的废气可通过瓦板间缝隙排出。
(2)冷湿高山的原因:山区海拔高,温度低,蒸发弱。植被茂密,植物的蒸腾作用和保湿作用大,空气湿度大;来自西南的暖湿气流受高山的抬升作用影响,多地形雨。干暖河谷的原因:河谷地区多处于背风坡,盛行下沉气流,产生焚风效应,晴天多,降水少;河谷所在纬度较低、海拔相对较低,气温较高,形成干热河谷气候。交错排列的原因:四干普村地处青藏高原东南部的横断山脉与四川盆地西南边缘交汇处,境内山岭连绵,地形特点是山河相间、南北纵列分布。
(3)该区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冬季低温少雨、干湿季节分明;山地垂直气候明显,气温和降水随海拔升高变化大;山河相间分布导致山地与河谷气候差异大,冷湿高山和干暖河谷交错排列;高山气候,光照强,气温年较差小,日较差大,与同纬度的平原区比,夏季比较凉爽,冬季比较寒冷。
24.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我国某地的海草房是世界上最具有代表性的生态民居之一,居住舒适。海草房以厚石砌墙,通常有两面的屋顶,也有垛形的三角形屋顶,屋顶用晒干的海草苫盖,最厚处达4米,屋脊的建造左右倾斜为50度角(见下图),朝向大海的那一面通常还罩上渔网,用石块等小件重物作坠子垂脚现在越来越多原先住在海边的年轻人已经涌进了城市。即使在村子里居住,他们也宁愿选择宽敞明亮的大瓦房,红砖红瓦的房屋已经悄然替代海草房了。
(1)根据海草房的建筑特征分析当地气候环境的特点。
(2)分析海草房房屋后墙上长满青苔的原因。
(3)与红砖红瓦的大瓦房相比,说明海草房被称为生态民居的原因。
(4)红砖红瓦的房屋已经在悄然替代海草房,推测海草房衰落的原因。
(1)海草房屋顶坡度大,易于排水,说明当地降水量较大(冬季多雪)海草房房顶及墙壁较厚,建筑材料保温隔热,说明该地夏热冬寒,四季分明;海草房房顶层层压叠,用渔网覆盖,重物压制,说明该地多大风天气。
(2)沿海降水较多,空气湿度大,海草房后墙为背阴面,光照少,气温相对较低,蒸发弱,潮湿易长青苔。
(3)石块、海草等天然建筑材料就地取材;建筑草料废弃后容易降解,不会对环境造成任何污染与破坏;屋内冬暖夏凉,节约能源。
(4)城市化发展,年轻人离开村庄进入城市;现代建筑技术的发展和冲击;海草房建造技术的凋零;近海养殖业的发展,建筑海草房的海草资源减少;大瓦房明亮宽敞,居住舒适。
(1)根据材料信息,“海草房屋脊的建造左右倾斜为50度角”,可知海草房屋顶坡度大,易于排水或者冬季方便积雪滑落,避免积雪,说明当地降水量较大(冬季多雪);根据材料信息,“海草房以厚石砌墙,通常有两面的屋顶,”可知海草房房顶及墙壁较厚,建筑材料厚,有利于保温隔热,说明该地夏热冬寒,四季分明;“朝向大海的那一面通常还罩上渔网,用石块等小件重物作坠子垂脚”,可知,海草房房顶层层压叠,用渔网覆盖,重物压制,说明该地多大风天气。
(2)青苔指示阴暗潮湿的地理环境,海草房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水汽充足,降水较多,空气湿度大,北半球房屋一般坐北朝南,海草房后墙为背阴面,光照少,气温相对较低,蒸发弱,形成潮湿的环境易长青苔。
(3)根据材料中海草房的介绍,用厚石砌墙屋顶用晒干的海草苫盖,石块、海草等天然建筑材料就地取材;加之建筑所用的草料与红砖红瓦相比,废弃后容易降解,不会对环境造成任何污染与破坏;海草房以厚石砌墙,墙体厚,使得屋内冬暖夏凉,取暖、制冷等使用少,利于节约能源。
(4)随着城市化发展,年轻人离开村庄进入城市,思想观念以及审美等受到影响,年轻人对海草房建造技术掌握度不高;加之现代建筑技术的发展和冲击,使得海草房建造技术的凋零,难以传承;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对水产品的需求量大,近海养殖业的发展,使得建筑海草房的海草资源减少;与海草房相比,现代红砖红瓦的房屋明亮宽敞,居住舒适,所以红砖红瓦的房屋已经在悄然替代海草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