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可持续发展离不开乡村振兴

2024/11/7 来源:不详

导语

构建一个包容、平等的社会已经成为人们的普遍诉求;在地球可以承载的范围内追求物质繁荣也成为国际社会广泛认可的发展观念。对于中国而言,可持续发展离不开乡村振兴。这就要求我们不仅需要提升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发展乡村产业,还需要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推动乡村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这些都需要资金投入,但地方主体普遍面临融资困境。县级财政捉襟见肘,影响乡村公共品的水平和质量。农村中小银行资本金不足,限制了它们进一步向农村地区市场主体提供信贷支持的能力。作为正在崛起的新兴理念,社会责任投资追求财务回报、社会环境效益双重目标,因此更有意愿参与乡村发展。本章主要从缩小城乡差距、提高农民抵御风险的能力及改变粗放的农业生产方式三个方面探讨了为什么可持续发展离不开乡村振兴。构建一个包容、平等的社会已经成为人们的普遍诉求,在地球可以承载的范围内追求物质繁荣也成为国际社会广泛认可的发展观念。对于中国而言,可持续发展离不开乡村振兴。

构建包容社会需要缩小城乡差距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显著提升,但是贫富差距也迅速扩大。上个世纪80年代,我国居民收入差距不大,基尼系数较低。而现在,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水平已经和墨西哥、泰国相当。这两个发展中国家,收入不平等问题一直以来都比较突出。我国收入不平等问题主要反映在城乡差距。城镇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是乡村家庭的2.56倍。年,乡村家庭中收入最低的20%(约1亿人),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不到元;超过五分之三的乡村家庭(约3亿人),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可能不到2万。因此,解决收入不平等问题在我国主要是缩小城乡差距、提高农村居民收入。除了收入差距,更令人担忧的是机会不平等。许多农村家庭子女在完成了九年制义务教育以后选择外出打工。2亿多农民工中,有高中及以上学历的不到30%。据(Liuetal)测算,我国农村公立高中一年的学费大概是美元,占农村年人均收入的27%(Lietal)。这样算下来,农村家庭子女大多选择放弃高中教育,就不难理解了。实际上,农村家庭在子女教育和健康方面的投入不够,远不止高中教育。因为缺乏恰当的抚育方法,39%的乡村幼儿(0—3岁)表现出认知或意识发展延缓,这将影响他们一生的认知能力。在中、西部地区,一部分农村儿童因为营养摄入不足而贫血。还有不少农村小学生近视但没戴眼镜。这些都让农村家庭子女长大成人走入社会以后,处于劣势,影响着他们的收入、生活质量、社会地位,方方面面都可能面临困境。“教育公平是最大的公平”。不论出身如何,每个人都有机会接受良好的教育,通过努力,过上小康的生活。这才是一个包容的社会,人人都有盼头,人人都觉得有希望,人人都想添砖加瓦、努力付出。这样的社会才有活力、有创造力。但目前的中国社会,寒门再难出贵子,社会流动性逐渐恶化。而问题的症结就在农村。除了子女教育以外,影响农村低收入人群福祉的还有医疗卫生条件、居住环境、外出打工的就业质量等诸多方面。这些领域都有待提升。比如,农村地区的精神卫生现状,令人触目惊心。农村老人自杀率是城市老人的3—5倍。除了经济困难带来的窘迫,农村留守老人,因为子女在外打工,精神上孤独,缺乏陪伴,这也是导致农村老人自杀率高的一个原因(Fangetal)。俗话说,儿女满堂,其乐融融。漂泊在外的2亿多农民工,何时是归期?农民工的就业质量也令人担忧。现在有些大工厂把人事工作外包给劳务公司。由劳务公司负责招人,并按时保量向工厂输送劳动力。农民工想进厂工作,只能通过劳务公司,与劳务公司签合同,和工厂不存在直接的劳动雇佣关系。这样的安排,国外学者形象地把它比作“有裂缝的职场”。虽然进了大厂,这些外包临时工也只是“局外人”。遇上工伤,也不一定能获得赔偿。上升通道有限,无法获得有价值的社会资源网络。打工十几年,也不见得有多少积蓄。对有些工人而言,找对象结婚,遥不可及,都不敢痴心妄想。他们的出路又在何方?林林总总的城乡差距是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短板。不平等有代价,关乎人力资本积累,经济增长动力,关乎我们所有人。“当‘伤痕累累’的农村儿童走向了社会,很难说受到伤害的到底是‘他们’还是‘我们’。”

应对气候变化需提高农民抵御风险的能力

气候问题日益紧迫。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碳排放国,责任重大。在保证经济持续增长的前提下,中国要在年实现“碳达峰”,就意味着单位GDP的碳排放要不断下降,与之相伴的是能源消费结构调整、生产生活方式转变。如果低碳转型过程缓慢、进展不佳,气候继续变暖,极端天气发生频率继续上升。如果低碳转型速度太快,高碳行业迅速衰败,因此失业的人,来不及获得转业所需的技能,这将引发一系列的经济与社会问题。不论是哪一种情景,农民和农民工群体都将面临较高的风险,而且相对脆弱,还对这些风险知之甚少。农业生产依赖光照、水分、热量等气候资源。因此,气候变化直接影响粮食生产和农民收入,危及粮食安全。根据(Xiongetal)的研究,黄土高原地区粮食生产受气温影响最大,部分地区生育期内气温每升高1摄氏度可能导致玉米种植产量减少20%—30%。气候变暖还会导致农作物病虫繁殖代数增加,危害范围扩大。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计算,—这十年间,我国因灾害引发的农业直接损失高到亿美元,占同期全球同类型损失的55%。年7月河南大水历历在目,部分受灾农户种植的玉米、大棚蔬菜“颗粒无收”。大水不仅影响了当年的收成,还影响了下一年的播种。大水过后三个月,部分农田仍然有不少的积水,因为缺少抽水设备,有些农户用塑料桶人工清理。气候变暖还将导致高温天气发生频率的上升,这将影响户外作业人群的劳动效率与健康。户外作业人群主要有农、林、牧、渔业的从业人员和建筑工人。根据(Parsonsetal)的研究,当湿球温度(wet-bulbtemperature)在20摄氏度的时候,户外作业的劳动效率将减少1%;当湿球温度27摄氏度的时候,劳动效率将减少10%;当湿球温度在38摄氏度的时候,劳动效率将减少90%。由此可见,农民和外出务工的农民工面临较高的气候“物理风险”。不仅如此,他们还面临不小的“转型风险”。中国的碳排放主要来自化石能源的燃烧。其中,煤炭燃烧贡献了我国75%的碳排放。根据国际能源署的测算,如果在年实现碳达峰,中国煤炭行业的就业岗位将要减少45%-55%,大约万至万个就业岗位。与此同时,新能源领域新增的就业岗位86%都是中高层次。如上文所述,71%的农民工只有初中及以下学历。如何妥善安置在煤炭行业失去就业机会的农民工,不仅关系民生与社会安定,同时也关系到低碳转型能否顺利推进。在生活端,清洁能源替代固体燃料,也让不少农村低收入家庭负担不起。农村居民传统上主要依赖秸秆、薪柴、煤炭等固体燃料,做饭烧菜、冬季供暖,在农村地区推广清洁能源,可以提高能源使用的效率,减少碳排放和空气污染,但同时也应该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d/798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