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焦脱贫攻坚精神舞台留下壮阔鲜活的

2022/12/21 来源:不详

封面新闻记者荀超

年2月25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脱贫攻坚的关键年。中央至地方上下一心、聚力克难,运用产业扶贫、旅游扶贫、电商扶贫、就业扶贫等方式精准帮持,取得了备受瞩目的成绩。

在脱贫攻坚的这场硬仗中,四川广大文艺工作者也积极行动,用一部部艺术作品,记录脱贫攻坚伟大壮举,为时代画像;文艺扶贫创作采风、文艺惠民演出、扶贫电视剧、舞台剧等艺术表现形式,让大众看到脱贫攻坚时代背景下,广大干部群众为确保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所付出的辛勤工作和涌现的感人事迹,生动展现出新时代的精神面貌。

艺术再现脱贫攻坚时代画卷

凉山是我国区域性整体深度贫困的样本,是脱贫攻坚难度最大的地区之一。随着年11月17日,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凉山州普格县、布拖县、金阳县、昭觉县、喜德县、越西县、美姑县推出贫困县序列,四川88个贫困县全部清零。

年冬,大凉山国际戏剧节开幕式上,民族歌剧《听见索玛》以老村长伍达、留守儿童拉虎一老一少为主角,讲述了彝寨脱贫攻坚的动人故事。该剧通过舞台化的艺术处理,聚焦了彝族地区扶贫工作的曲折历程,通过彝族村寨年轻人与老一辈之间发生的一系列冲突,反映了脱贫攻坚给彝族人带来的变化,展现了脱贫攻坚的丰硕成果,让扶贫故事直抵人心。

年首播的电视剧《索玛花开》,也艺术地再现了脱贫攻坚大决战的时代画卷。该剧以凉山彝族自治州为创作背景,反映彝族贫困百姓在扶贫干部的带领下,经过艰苦努力脱贫致富的喜人变化。该剧是国内第一部反映少数民族脱贫攻坚的现实主义农村题材电视剧,以精准扶贫、土地流转、新农村建设等内容为主题,塑造了王敏、木呷等一批优秀基层共产党员和少数民族乡村干部形象。

近年来,全国围绕脱贫攻坚题材创作的文艺作品不断涌现。如新编川剧《乌蒙山脊梁》以扶贫书记为题材,歌颂脱贫攻坚事业中基层干部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展现当代农村群众励志自强、脱贫致富的时代精神;话剧《高腔》以花田沟村两个贫困户在化解宿怨的过程中寻觅产业发展之路为主线,讲述了信仰坚定、勇于担当的下派干部,与帮扶干部一起,带领花田沟群众,克服种种困扰,向贫困宣战的动人故事;话剧《最美村支书》根据绵阳游仙区魏城镇铁炉村已故村支部书记张勇的事迹创作,还原张勇为改变家乡面貌毅然回乡竞选村支书,带领乡亲们建设家乡的事迹……

用情讲述脱贫攻坚真实故事

艺术工作者们,为观众送上一台台精彩纷呈的文艺节目,用歌声为脱贫奔康加油鼓劲,用舞蹈为脱贫事业摇旗助威,用演出向奋战在脱贫一线的工作者们致敬。

“创作,先要打动自己。即使脱贫攻坚主旋律题材的歌剧,也得用人物的情感来讲好故事。”歌剧《听见索玛》取材自凉山彝族自治州的真实事件,在创作过程中,该剧艺术总监、编剧李亭和团队曾数次到凉山“悬崖村”采风考察。李亭希望,《听见索玛》更多的是反映彝族人民在搬离家园这一过程中真实的生活、状态、想法,让观众真正感受到这个民族的“觉醒”。

于是,观众在2个多小时的演出中看到,伍达和第一书记木且成为了故事展开的两个支点:伍达是年民主改革时期的第一任村长,他见证了64年前彝族从奴隶社会一步跨千年,古老的彝家山坡布满了他的思念;而年轻的木且不仅是投入脱贫攻坚战的第一书记,更是转变群众观念的扶志者。再加上乡村教师马稚远、缉毒警察阿西子、留守儿童拉虎等一个个典型、鲜活的人物形象纷纷登场,“阿土列村”脱贫攻坚的故事就此展开。

“对于老一辈彝族人来说,不管是在山顶还是在山腰,那里是他们从小长大的地方,生活上虽然不富裕但精神生活却很满足。而对于年轻一代彝族人来说,他们想冲破大山、想出去闯闯、想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听见索玛》导演吴晓江谈到,剧中年轻人与老一辈之间发生的一系列的冲突,恰恰反映了脱贫攻坚给彝族人带来的变化。这一过程中,他们的生存和生活状态慢慢发生了变化,一个个生动、鲜活、丰满、有血有肉的人物串联起了这个“真实”的故事。

有剧评人评价:“《听见索玛》以迁移为主线,来牵动脱贫攻坚大决战的潮汐,既有大时代精准扶贫的豪迈、抒情和思索,更有小个体血肉情感的曲逆、迷失和灼痛。”更值得一提的是,《听见索玛》整部剧都充满了富有情趣的彝族生活形态,展现了原汁原味的少数民族风情,如贯穿全剧的彝族高腔、高达4米用了多根总长度近0米的钢管搭建而成悬崖村天梯、彝族山歌、彝族老月琴、火把节夜晚的口弦、新时代的彝族网红等,突出了彝民族的文化特征,体现了对彝族文化的自信与坚持,为观众留下了壮阔又鲜活的时代记忆。

戏剧发展撬动文旅产业链

据了解,凉山彝族自治州位于四川省西南部,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它地处“大香格里拉旅游环线”腹心地带,民族文化资源独具魅力。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四川省以文化扶贫为突破,通过落实各种文化惠民政策和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惠民活动,把精彩的文艺节目送到大凉山老百姓的家门口,为如期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营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围。年在西昌举行的第二届大凉山国际戏剧节,就有来自各地的艺术家,为当地老百姓带来了超过50部剧场演出。

大凉山国际戏剧节发起人之一、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濮存昕认为:“这个偏安一隅的地方,已经有了‘戏剧香格里拉’的雏形。”在他看来,大凉山独特的魅力、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是推动文旅发展的极好契机。“大凉山的民族文化对创作者,尤其是国际创作者来说,非常有吸引力。我们的着眼点,是通过戏剧,让世界看到大凉山,也让大凉山看到世界。”

“年大凉山国际戏剧节的票房,比首届同期增长了20个百分点。”戏剧节期间,凉山文旅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刘康接受了记者采访。他认为,大凉山国际戏剧节不仅仅是一场演出,更是通过演出撬动起整个大凉山的文旅产业链。比如在戏剧节期间举办的戏剧盛典上,北京舞蹈学院、上海戏剧学院、四川音乐学院,分别授牌成立北京舞蹈学院教学实践基地、上海戏剧学院教学实践基地、四川音乐学院继续教育凉山州基地,利用戏剧教育这个支点,激活当地的民族艺术资源激活。“彝族人民能歌善舞,大凉山的孩子聪明智慧,文化艺术是大凉山的宝贵资源,戏剧教育撬动起更多的艺术教育、艺术人才培养。”

此次戏剧节还实现了与凉山当地的历史人文和自然风光的巧妙融合,不仅活动场地以凉山州旅游景区景点的标志性户外空间为主,实现戏剧+景区的匹配,还推出系列精品戏剧旅游产品,探索并践行“文旅融合”,以文旅产业发展助力凉山脱贫攻坚。在刘康看来,产业性是大凉山国际戏剧节的重要属性,“产业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关键,未来我们还计划撬动泸沽湖景区、电影电视剧、电竞动漫等多个产业领域,让戏剧节撬动起产业链。”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l/278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