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度感动凉山人物揭晓
2022/10/28 来源:不详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圆白癜风抗白梦 http://pf.39.net/bdfyy/bdfrczy/180119/6010178.html
获奖人物事迹
特别奖:抗疫医务工作者代表
●肖琳,男,汉族,年生,凉山州疾控中心卫生检疫所所长
肖琳自参加工作以来,严于律己,恪尽职守,积极发挥带头作用,团结科室同志锐意进取。一直以来致力于全州传染病监测检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检测工作、全州艾滋病、结核病、新冠肺炎等重要疾病检测实验室的建设和质量管理,技术指导等工作,指导建设成覆盖全州艾滋病、结核病、检测网络,年指导全州医疗卫生机构建设43个核酸检测实验室并投入使用。
他对业务精益求精,积极参与历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并主持实验室病原学检测。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严峻形式,充分发扬疾控精神,带领团队以身作则,以实验室为家。自1月22日以来,昼夜坚守,全力保障样本及时检测、生物安全防护等技术质量。每天24小时开展检测工作,于1月24日及时检出我州首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连续52天以实验室为家,始终奋战在抗疫一线,未回家与家人待过一天,带领团队完成了近份样本的检测工作,为全州的病例报告和疫情趋势分析提供了及时准确的实验室数据,为疫情防控提供有利条件,为全州打赢疫情防控战疫起到重要作用。
●郭英,女,汉族,年生,医院主任医师、科主任
郭英同志自参加工作以来勤勤恳恳,长期扎根民族地区从事一线工作,多年来诊断治愈无数呼吸疑难危重症病人。在本地区领先开展了机械通气等数十项新技术,成立凉山州呼吸内科专委会及呼吸疾病医疗质量控制中心,从专业技术、医疗质量等多方面提升本地区呼吸专科服务能力。医院建立呼吸专科联盟,无私培养和提携青年人才,热心公益,先后参与过“非典”“禽流感”“甲流”等突发公卫事件的处置。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她担任专家组总组长,风雪除夕夜不顾山高路远奔赴盐源县,准确诊治了凉山州第一例新冠肺炎病例。疫情发生以来,她带领专家团队精准救治每例确诊患者,远程会诊督导各县可疑病人,先后培训新冠肺炎相关知识20多次。
●陈良霞,女,汉族,年生,医院护士
陈良霞是一名普通的护士,工作17年始终心系患者,她坚信只有不忘初心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患者。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她第一时间请战到防控一线,安排部署发热门诊、预检分诊、隔离病房等的防控方案、路线,带领防控队伍反复演练走流程、现场指导讲解,结合疫情变化不断调整防控方案,强化培训提升护士应急处置能力,编排疫情防控事例宣传视频,拼尽全力做好工作。
为了打赢疫情防控战疫,她连续20多天高强度工作,无规律生活作息。工作需要她长时间说话、站立,她的声音已经嘶哑,剧烈咳嗽还引起了胸痛,腰椎间盘突出症状复发,腰疼的不能直立等多种不适症状。
作为医护人员她尽职尽责,可是作为女儿,母亲生病住院,却没有陪护探望;丈夫几年前生病离世,作为单亲妈妈,儿子独自在家,也没能陪伴照顾,心中充满愧疚。但她始终觉得自己在做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她相信自己的选择与坚守是对的,她愿意在岗位上尽职尽责,无怨无悔。
●汪德宏,男,汉族,年生,医院感染科主任、艾滋病抗病毒治疗中心主任兼消化内科主任。
汪德宏,副主任医师,医院感染科主任,内科二病区主任,盐源县艾滋病抗病毒治疗中心主任,凉山州医学会传染病专委会副主任委员,肾病专委会委员,盐源县第三批优秀人才示范岗。
年除夕之夜,从武汉到泸沽湖旅游的两位游客以极高的疑似症状入住医院感染科。在救治2名武汉籍新冠肺炎患者过程中,汪德宏带领感染科全体医护人员坚守岗位,以“一线战士”身份,投入到这场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他和7名护理人员一道和患者一起在隔离病房连续隔离了36天。在汪德宏主持的精心治疗下,医护人员不畏生死,义无反顾,通过20多天艰苦奋战,终于实现2个新冠肺炎患者全州率先痊愈出院,给全州新冠肺炎治疗总结不少经验。
期间,院内工作人员、患者及家属均未出现交差感染,无新增病例和“二代病例”,保卫了盐源这一方净土,目前仍在抗疫一线为盐源县疫情防控工作贡献力量。“凉山州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领导小组”书面医院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勇于担当、敢于作为的工作态度,这份荣誉离不开汪德宏的倾力付出。
●李祖奎,男,汉族,年生,医院副院长
李祖奎年任田坝镇羊新村第一书记,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和“四个好”等脱贫攻坚目标,认真履行职责,较好的完成了各项工作,该村于年退出贫困序列。在年“7.29、8.3、8.14”等特大泥石流自然灾害发生时,李祖奎在第一时间投身于抗灾抢险一线工作中,组织医务人员开展医疗后勤保障工作,为前线抢险救灾队伍提供有效医疗安全保障,直至抢险工作结束。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李祖奎同志主动请战,医院15名医护人员,日夜奋战在新冠肺炎抗疫最前线。他冒着院感风险,固守隔离治疗区,凭着过硬的专业技术,让2例甘洛确诊患者恢复健康,是甘洛战“疫”的中流砥柱。
特别奖:脱贫攻坚援凉帮扶人员代表
●刘超,女,满族,年生,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记者、编辑。
年3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记者刘超,来到喜德县鲁基乡中坝村任职第一书记。从那时起,村民就给他起了一个新名字:“果果书记”。刚去驻村的前两个月,她先后经历了燃烧六天五夜的山火和泥石流。通过她的努力,中坝村五千多村民全部安全转移,无一伤亡。这是凉山州有史以来第一次由第一书记带领群众成功避让泥石流灾害。
从修建水渠,到兴建水稻新品种试验田,请专家传教科学种植,再到设计产品的标志、包装,每一步都是“果果书记”亲力亲为。在她和央视总台的努力下,中坝村也成为凉山州第一个有进村快递点的村庄。年新年,刘超又给村里带来好消息,通过她的努力,一个能解决全村五千多人生计的生态养殖项目将要落地。投资初步规划1.5亿元,一期提供个岗位,万盈利。但这回,刘超不能立刻回村展开工作了,因为前不久体检时,刘超检查出她罹患癌症,如今,她正要登上手术台,迎接抗击癌症的战役。
她是记者,也是第一书记,更是中坝村民的主心骨。在病床上,她也一直牵挂着她的村民,为村民在网络上销售农特产品。刘超坚信,普通的改变将改变普通。她用心用情用知识,扎根基层为民干实事,树立了扶贫干部的良好形象,“果果书记”已成为中坝村群众最盼望、最信任的人。
●胡英达,男,汉族,年生,甘洛县职业技术学校支教老师。
自年8月份到岗服务以来,胡英达承担了甘洛县职业技术学校高一2个班,高二1个班的物理教学工作,覆盖学生余人,累计授课达余课时。同时,他还兼任“川大梦想班”班主任一职。该班是学校唯一的理科班,目前有学生28人,彝族学生26人。在学校和研支团的共同努力下,川大班不仅多次在年级统考中取得优异成绩,还在学校举办的各类文体活动中名列前茅。
除了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外,作为支教团团长,胡英达还积极组织团队队员发挥自身特长,依托现有资源和支教团教学创意,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如:依托川大资源,开展“雏鹰成长计划”,带领甘洛学子去到成都,走进川大,感受这所百年高校的魅力;联系川大五彩石社团,进行书信往来、作文批改活动,开展一场跨越空间的对话;在国际宪法日,开展“法制进校园”主题宣传活动,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等。
校园之外,胡英达还带领队员们发掘和吸引社会资源,开展捐资助学等一系列服务贫困学生的活动。年下半年,他们就累计募集资金2万余元,为石海乡幼教点、格布村幼教点、石海乡吉加小学、前进乡尔姑小学送去了余份暖冬大礼包。
●曹宇,女,汉族,年生,医院妇产科主治医师,挂任四川省医院妇产科副主任(主治医师)
年6月,曹宇响应组织号召,舍小家为大家,暂别家中亲人,积极加入凉山脱贫攻坚综合帮扶工作队,医院妇产科副主任,毅然决然投身到医疗扶贫一线。初到布拖,努力克服高海拔带来的呼吸困难、心慌胸闷、头昏痛胀等身体不适,年均累计门诊诊疗病人余例,开展手术余台,主刀的腹腔镜下附件切除术、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除术及腹腔镜下卵巢黄体破裂修补术系布拖县首例腹腔镜手术,并开展宫腔镜手术,填补了布拖县妇产领域微创手术医疗空白。
积极开展师徒结对,帮带本地专业人员2名,开展业务培训20余期,技术指导和帮教20余次,医院妇产科业务再上台阶,努力为当地留下一支带不走的专业骨干队伍。年7月,在为一名HIV患者实施急诊手术的过程,不幸发生职业暴露,在做完暴露风险评估后,忍住服用阻断药物的巨大副作用,持续服用阻断药物28天。帮扶期间,该同志以身作则,努力规范妇产医疗流程,避免医疗事故发展,注重医患沟通,准确了解患者的状况和需求,为患者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
此外,她还积极参与乡镇的义诊、巡回医疗等各类公益活动,特别是腹腔镜手术的应用和推广,极大减少了患者痛苦和经济负担,深受彝区患者好评。
●杨卓玛,女,藏族,年生,泸州市合江县石龙镇顺江小学教师,美姑县瓦古乡瓦以村驻村第一书记
年6月,为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精准施策综合帮扶凉山州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策部署,杨卓玛主动请缨到美姑县开展综合帮扶工作,到任期间驻村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瓦以村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的进步。
从驻村的第一天起,她便积极学习彝语,两年来学习彝语词汇近余句,成功打破“语言”关。她和村两委班子一起印发了“便民服务联系卡”,视村民为亲人,把村民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她走组窜户详细了解了瓦以村户人的自然环境、组织建设、经济发展、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计划生育等方方面面的情况。
推行“为民服务代理制”“村民说事”等服务,坚持便民利民原则。近两年来,瓦以村开展“说事”活动余次,已接待“说事”村民余人次,累计反映出涉及农业发展、基础设施、生活困难、矛盾纠纷等困难和问题余件,已解决件。
科学规划协调运用产业扶持金创办养牛场,村集体收入5万元;建立半夏种植基地,引导农户用土地流转的形式入股,户均增收1余元,年人均纯收入实现7元。
年度感动凉山十大人物
1号罗孝兰
●罗孝兰,女,汉族,年生,丹鸿公司退休职工
年出生的罗孝兰,是丹鸿公司一名普通退休工人,也是一名党员。
面对身患多重重度残疾、先天脑萎缩、帕金森、丧失劳动能力的两个儿子,身患淋巴癌的小女儿,以及大女儿女婿先后车祸离世留下的年仅13岁的外孙女。罗孝兰以自己的质朴和善良,苦苦支撑着这个命途多舛但永远拆不散的家。
两个儿子和年幼外孙女的负担,让这个清贫的家陷入了困境。但她深知共产党也是从这样的困境中走出来,她坚信生活不会放弃她,党和政府也不会放弃她。罗孝兰白天在街上捡垃圾卖废品,夜晚在家做手工补贴家用。为了能省几元菜钱,她还在阳台上开荒种起了蔬菜,自给自足。
罗孝兰同志63年如一日,以艰苦奋斗为荣,以无私奉献为乐,在平凡的生活中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荣辱观。从她对待生活的态度体现了她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和社会风气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号杨金发
●杨金发,男,汉族,年生,十九冶集团西昌设备结构有限公司焊接技术带头人、特优技师
杨金发同志年开始担任公司焊接技术带头人,凉山州(西昌市)创业创新孵化中心荣誉辅导员,西昌市第十届政协委员,首个“凉山州特优技师工作室”领办人。该同志掌握各种焊接工艺及焊接技能,先后参加孟加拉国AKG电炉工程、凉山风电塔筒制作工程、西昌扶贫安置房工程,会东乌东德左岸拦污栅等项目钢结构焊接工程。参编图书《风电塔架技术规程》(T/CECS4B3-)与《焊工经典操作技能集锦》(中国工人出版社.1)已发售。
年参加我国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裁判员执裁工作,获得“管道组对、焊接平台”“焊机送丝机移动小车”“焊接辅助支架”等五项新型实用专利。近年来该同志固定带徒3人,组织焊工培训10余次,培养出30余名优秀焊工,为公司技艺传承做出了较好的成绩。年带徒参加第三届“凉山州工匠杯”暨“船城工匠杯”职业技能大赛取得一、二等奖的好成绩。
4号沈东
●沈东,男,彝族,年生,凉山州公安局禁毒局干警
入警十年来,沈东同志一直奋战在禁毒一线,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从警之初的铮铮誓言,为凉山禁毒事业默默贡献着自己的青春和热血。他一往无前破难关,先后侦破余起重特大毒品案件,抓获贩毒嫌疑人余人,缴获各类毒品余公斤,先后荣立个人三等功3次,州公安局嘉奖4次,多次荣获州公安局优秀公务员和优秀党员称号。
他一身肝胆战毒魔,曾为抓捕涉毒在逃人员,背着干粮在大山深处蹲守了三天三夜,在70度的陡坡来回跑了多趟,以致膝盖损伤。他不顾个人安危,曾在云南保山侦办一起部督目标案件时,勇挑驾车跟踪运货车辆的重要任务,惊险时刻他毫不犹豫冲锋陷阵,勇擒毒魔,缴获毒品20余公斤。
他一片赤诚践初心,却对家人留下太多愧疚。因为侦办案件任务艰巨,他没能照顾生病的父亲,没有尽到子女的孝道。还因远赴云南执行任务未能照顾病重的儿子,以致孩子引发病毒性脑炎,错过最佳治疗时间,造成智力障碍,再也不能像正常孩子一样上学、健康成长。
在缉毒战线奋战多年,他时刻枕戈待旦,没有放过一天假,出征的行囊总已收拾妥当放在身旁;一直对家人鲜有陪伴。当初,他的孩子刚生病,可他又接到任务,只能忍着心痛离开危在旦夕的孩子,擦了把泪,奔赴边境抓捕毒贩。他用青春与热血书写了一名缉毒警察的忠诚无畏。
5号吉克天毅
●吉克天毅,男,彝族,年生,州直机关工委工作人员,派驻昭觉县三岗乡马孜普村驻村第一书记
吉克天毅是凉山州州直工委干部,年7月到昭觉县三岗乡马孜普村担任第一书记。
吉克天毅始终牢记责任、敢于担当,团结带领马孜普村党员干部群众脱贫致富。通过农民夜校开班授课90余期,培训0余人次。结合马孜普村的地理气候条件,在全村大力发展高山草地生态畜牧业,大力发展绵羊和肉牛的养殖、中草药种植等产业,提高老百姓收入。先后争取上百万元资金用于村内基础道路、太阳能路灯、多功能村级活动室等基础设施建设,极大改善了老百姓的生产生活条件。
9号阿西巫之莫
●阿西巫之莫,女,彝族,甘洛县彝学学会民间艺人组组长、凉山州嘿吗咔旅游文化有限公司和甘洛县“彝针彝线”刺绣专业合作社创始人、四川省首届农村手工艺大师、国家级非遗项目彝族传统刺绣省级非遗传承人。
在经营彝族刺绣制品中,阿西巫之莫始终坚持把保护、传承、发扬民族文化作为己任,积极配合相关部门举办彝绣技艺培训班,带领贫困妇女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脱贫奔康。
阿西巫之莫还成立了甘洛县彝针彝线刺绣专业合作社,妇女们利用农闲时间,在家做“针线活”增加家庭收入,她们当中有很大一部分绣娘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年人均增收0余元。20多年来,阿西巫之莫共培训绣娘4人次,开设专题彝绣培训班和辅导班52期。年至年,带动多名农村妇女“在家挣钱”,3年时间里创收2多万元。
10号张健
●张健,女,汉族,西昌市航天学校副校长
年,张健大学毕业,怀揣着教育的梦想,骑着自行车来到西昌郊区一所农村初级中学报到,在这所面积约二十亩的校园里,一干就是三十年。
简陋的教学条件,没有让她忘记最初的梦想和肩上的责任。初上讲台,她就成为了一个“双困生”毕业班的班主任,老教师们都为她捏一把汗。但是她有爱心、有耐心,在学习和生活上给予关怀和照顾,孩子们顺利毕业后,她当了一届又一届班主任,送走了一批又一批学生。她的付出和坚守得到了领导的认可、同事的赞誉,收获了家长和学生的爱戴。三十年过去了,张建已是桃李满天下,学生们奔赴在各个工作岗位上。
她一直铭记自己是一名教师,讲台是她的阵地,不论有多么繁杂的行政工作需要处理,她都坚守在教学一线。
责任心就是张健坚持前行的动力,从年至年,她没有正常休过一个寒暑假,“五加二”“白加黑”已是工作常态。她热爱教育,把教育当作自己的事业。
20号莫色小兰
●莫色小兰,女,彝族,年生,越西县越城镇西城中学教师,派驻大花乡瓦尔村驻村工作队员
莫色小兰是大凉山的一名普通教师,也是脱贫攻坚战场上的一名驻村工作队员。出身贫寒的她,求学之路坎坷曲折。十年寒窗,因爱圆梦,心存感恩;十一年助学,传递爱心,教育扶贫。11年来,她不计报酬、翻山越岭、访贫问苦,摔坏了3辆电动车,遭遇险情多次,足迹遍布贫困山区角落。她用11年的跋涉传递爱心、阻断穷根,凭一己之力募集助学金万余元,固定资助贫困学生名,捐款捐物惠及5余人次。
年1月,莫色小兰主动请缨,踏上了驻村扶贫之路。在和工作队一同走村入户详细了解贫困户家庭情况时,她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