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新风旺昭觉
2023/2/22 来源:不详阿克鸠射吉俄阿西为色阿呷莫徐箭明文/图
晨曦的第一抹阳光穿透厚厚的云层,沉寂一夜的大地被温暖的光色洒满金黄。天上云展云舒随风流动,一直雄鹰展翅,翱翔着掠过天际的蔚蓝。它的眼睛如火炬般透亮,从千米高空上,俯瞰着森林的生长,看着草木的摇动,看着凉山州昭觉县这片广袤的土地上,脱贫攻坚为27万各族群众带来的巨大嬗变。
脱贫攻坚如火如荼的开展着,群众因帮扶的力度、因产业的提升而使收入不断增加,物质生活水平节节攀高。也因精神文明的建设,为脱贫攻坚这让硬仗,从根本上奠定了决胜的底气——当文明新风吹进昭觉,是意识观念的转变,是健康生活习惯的重塑,是城乡面貌的新颜,是“物质脱贫”和“精神脱贫”的协调推进……
南坪村农户高高兴兴抬“四件套”回家
“移风易俗”进行时——
大刀阔斧“砍掉”陈规陋习
昭觉县是原凉山州州府、全国彝族人口第一大县,具有着最身后的彝族民族文化底蕴。但同时,昭觉县又是四川省深度贫困县、现有未脱贫人口最多的县,区域性整体贫困特征明显。上世纪50年代末,随着民主改革的胜利,凉山奴隶制社会走向终结,实现了社会制度的“一步跨千年”的发展奇迹。
但社会文明的全面提升并非一日之功,经济发展的巨大落差和思想观念上的巨大鸿沟无法在朝夕之间弥合。
彝族学者巴且日火曾撰文指出,彝族人“一步跨千年”的结果是,还未能完全舍弃旧传统文化的行囊,行走在现代社会文化的大道上难免有“踉跄”感。这种“踉跄”感是多年来陈规陋习的积累,是如不讲卫生、重男轻女、高价彩礼、薄养厚葬、红白事宜大操大办等落后观念问题的突出体现——物质上“看得见的贫困”与精神上“看不见的贫困”并存,成为昭觉脱贫攻坚的巨大障碍。
领到新生活用品,高兴
“杀牛宰羊宴请四方来的奔丧亲属,是彝族人民特有的习俗,不仅表达了对风尘仆仆前来悼念的亲人的感激之情,同时也表达着亲人之间难得一聚的欢愉。然而,如今常规的红白喜事成了愈演愈烈的铺张浪费,轻则宰杀数十家禽,重则上百,严重的影响了老百姓生活水平的提升。”一位彝族群众说,每次宰杀的牛肉根本吃不完,造成了巨大的浪费,这也成为群众贫穷的重要原因之一。
曾经,在昭觉县四开乡,一场特殊的“葬礼”吸引了众多媒体的报道。与过去不同的是,大操大办的宰牛习惯停止了,饭菜被换成了牛肉烧土豆、蒜苗回锅肉、凉拌黄瓜、青菜汤、荞耙耙等家常菜供客人享用。流水席持续了七八个小时,客人随到随吃,热气腾腾的饭菜香气四溢,不仅客人对当天的丧宴相当满意,而且主人家也节省下了八九万元的不必要开支。
“过去受攀比风气的影响,很多老百姓是不得不勒紧裤腰带,砸锅卖铁把红白喜事办得风光铺张,过后的日子却苦不堪言。如今提倡移风易俗,转变了我们的落后观念。”前来参加葬礼的客人阿尔吉克的话,也是很多彝族老百姓的心里话。
第一次丧葬“回锅肉”实施后,改“薄养厚葬”为“厚养薄葬”的健康文明生活新理念在全县各地悄然兴起。
为了让移风易俗落地,昭觉县委、县政府专门成立昭觉县移风易俗倡树文明新风主题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负责对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的统筹安排、协调指挥、督促检查等工作。始终坚持问题导向,着力重难点问题解决,充分认识陈规陋习带来的危害性和严重性,充分认识移风易俗的长期性和艰巨性。
昭觉提出了把移风易俗与“四好”创建相结合、与乡村振兴相结合、与综合帮扶相结合、与农村人居环境三年治理相结合、与“四治”并举相结合、与控辍保学相结合、与巾帼行动相结合的“七个结合”目标,共同推动“等靠要”思想、封建迷信、盲目攀比、高额彩礼、薄养厚葬、畸性消费、卫生习惯差等突出问题的解决,确保移风易俗倡树文明新风主题教育活动收到实实在在的成效。计划到年,各种不良风气得到有效遏制,完成阶段性任务。
新城市新环境新面貌——
“意识为先”全民参与城乡环境整治
昭觉,在彝语中意为彝乡大地,它有着广阔的平原,充足的水源以及肥沃的土地,为多个民族提供世代聚居繁衍的美丽家园。上千年历史长河的流淌,为这座古老的县城积累了博大的历史渊源,沉淀了厚重的的发展底蕴。作为“老州府”所在地,它的城市建设有“旧”的一面——古老的“苏式”建筑,并不宽的道路交通,已经被岁月侵蚀的斑驳的革命烈士纪念塔以及富有历史栖息的参天古树,都流露出它的“旧”,它的传统和古朴。
但在今天,走在昭觉县城,我们看见干净的马路不见纸屑,整齐的绿化吐出新氧,真实地体现除了城市的“新”——这是城市环境的新,也是群众健康文明生活面貌的新。
经常开展文艺演出活动,振奋了村民精神
一座城市的形象,首先就展示在城市环境的形象。
“我们推动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坚决把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融入到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互相推动和加强城乡规划管理全过程,注重与产业结构调整、与民生工程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等项目紧密结合,相互依托,切实抓出实效。”昭觉县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说,城乡环境的治理不仅在强化责任落实上下功夫,形成了“责任全覆盖,治理无缝隙”的推进态势。更是在深化宣传引导上下功夫,让文明之风吹进了社区村组,吹进了百姓家庭,让保护环境卫生的习惯深入人心。
“我小时候,路上垃圾很多,牛粪马粪随处可见,但当时看习惯了也不觉得有什么……现在大街小巷都干干净净,随手扔垃圾就会觉得很不好意思。”昭觉县城居民说,养成好的习惯和意识,能让群众自觉地参与到维护环境的工作中来。
近年来,昭觉在“民生优先,规划引领”“设施建设,示范推进”“宣传引导,健全机制”工作重点的基础上,全力实施“五大提升工程”,初步实现了治理范围和内容的全覆盖,城乡环境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环境质量不断提升,城乡面貌持续改观,居民爱卫意识与文明素质不断提升,开创了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新局面。
——环境质量实现明显提升。围绕新农村建设目标,积极推进农村环境连片整治,保持村组村居干净整洁。大力开展河道沿线治理。打造水域、亮化等县城城区河道景观3处,营造了良好的亲水环境。切实扩大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机制建设的覆盖面,大幅提高了农村环境卫生管理水平。
——实施城乡绿化提升工程。全力推进城镇绿化。采取规划增绿、拆墙透绿、见缝插绿、庭院植绿等多种方式,着力打造品种多样、环境优美的绿化景观。切实加强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等生态工程建设,大力开展植树造林,营造生态公益林、绿色产业林,不断提高全县森林覆盖率。
举办民族团结达体舞比赛
——环境设施提升工程。不断加强环卫设施建设,实现县城机械化清扫率达到了50%,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率达98%以上;切实抓好农村垃圾、污水处理和再生资源网点建设,大幅提高了农村垃圾收运处理水平。狠抓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及改造维护,着力增强城镇环境承载能力。
——城乡容貌提升工程。切实巩固“七乱”治理成果,防止回潮反弹,并推动治理工作向基层、村庄和盲点死角延伸,切实解决城乡环境中“脏乱差”突出问题。在加快推进县城亮化、农村风貌打造等环境治理民生工程项目建设进度的同时,在城市主干道进行具有彝族特色的风貌打造,实施城乡风貌塑造项目29个,极大地提升城镇形象品位。
——文明素质提升工程。突出人民群众在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城乡居民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和绿色、低碳的生态文明理念。
“驱鬼除魔”的决心——
扫除愚昧文明新风吹进万家
早些年,昭觉有个别地区,由于历史因素和教育水平的局限,把毒品当做“包治百病”的万能药,甚至偷偷在家种植罂粟的违法犯罪行为也时有发生。
昭觉县的文明新风要吹进群众的生活,为群众树立健康文明的生活理念,必须要扫除群众愚昧落后错误的思想,组织全县人民群众全面打响人民禁毒战争。
“我曾一度沉沦在毒品这个魔鬼手里,它不仅摧毁了我的身体,也摧毁了我的家庭……”几年前,自以为“意志坚强”的沙某染上了毒瘾,不仅多年来挣下的积蓄被挥霍一空,自己也被摧残得形如枯槁。在戒毒期间,民警对沙某的关心让他感动的痛哭流涕,通过教育,他意识到了毒品的可怕。一年后,成功戒毒的沙某重获新生,并加入了昭觉县戒毒协会,向群众宣传的毒品的危害,纠正着愚昧的观念。
党的政策暖民心
日前,在昭觉县竹核乡,一场关于禁毒的宣讲让台下人山人海,前来听讲的村民们聚精会神仔细听毒品的定义、划分、危害等内容,宣讲结束后,前来咨询的人依然络绎不绝。“我们要珍惜自己的家庭和生命,要拒绝毒品,更要向亲戚宣讲毒品的危害,改变错误落后的思想观念。”竹核乡村民说。
昭觉县对于禁毒的宣传从未放松过,在今年以来,更是把力度不断扩大。
今年1月以来,昭觉县推进“千村万户”大宣讲大教育活动,成立农村禁毒宣传教育领导小组,积极组织并督促各乡镇、成员单位开展活动。将禁毒宣传工作列为全县工作的“重中之重”,从机关到学校,从县城到农村,启动全覆盖的宣传活动。县政法委和禁毒委下发农村禁毒教育宣传挂图册,宣传手册册。县禁毒委和教育局积极领导组织各乡镇开展“千村万户”禁毒大宣传大教育活动,完成了个行政村禁毒园地(宣传栏)建设规划。
今年4月,县禁毒委联合县公安局到竹核乡、阿并洛古乡等乡镇开展“千村万户”大宣讲大教育活动。县委政法委、法学会、禁毒办会同资阳强制隔离戒毒所在昭觉县老广场联合组织开展了主题为“拒绝毒品、预防艾滋、珍爱生命”的禁毒宣传宣讲教育活动,受益群众达余人。
从5月至6月,各乡镇、成员单位参加《四川省禁毒条例》征文比赛和知识竞赛活动,“千村万户”大宣讲大教育活动,以及6.26禁毒日活动等。还充分发挥“支部+协会+家族”“妇女面对面”等工作模式,覆盖了全县所有村和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