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州美姑县驻村第一书记杨卓玛云端上的
2024/10/22 来源:不详白癜风临床专家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8%98%e4%ba%91%e6%b6%9b/21900249?fr=aladdin用心用情用力帮扶,大家都喜欢这个爱笑率直的“阿咪子”。瓦以村,美姑县最偏远的一个村落,平均海拔在米以上,盘山而上,沿途云雾缭绕,让人仿佛置身于“云端”。很难想到,这个如诗如画的秀美村落却是瓦古乡条件最为艰苦、脱贫攻坚最难啃下的“硬骨头”。杨卓玛,这位出生于甘孜州九龙县的“95后”藏族姑娘,担任瓦以村第一书记前在泸州市教育系统工作。年7月,她主动请缨,成为名美姑脱贫攻坚综合帮扶工作队里年龄最小的成员,也是瓦古乡23名工作队中唯一的女性。“格桑花”扎根在“云端”上的村庄,曾经泥泞难行、靠天吃饭的贫困村发生了新变化。阿妈口中的女儿“阿呷嫫”帮扶工作队入驻后,最紧要的工作是进村入户细致调查,可困难却接踵而来。“村组依山而建,每到雨季经常会有落石,到村第四天就遇到了危险!”年7月4日,杨卓玛清楚地记得这个日期,帮扶工作队入户调查返回途中,乘坐的车被飞石砸中。“都被吓懵了,车顶砸出了一个大坑,所幸大家都没受伤。”对于杨卓玛来说,到25公里外的拉马集市买菜、入户来回走几个小时的山路、拿着棍子边走边敲吓跑蛇等都不是最难的。“最难的是无法与群众们交流,每次入户都要带个‘翻译’。”为了尽快和当地干部群众打成一片,做好帮扶工作,她决定首先从学习彝语入手。“开始学习时,我都随身带着小本子,每听到一个词、一句话就迅速记下并标注发音。”两个月后,杨卓玛已经能和老乡们进行简单的交流,大家都喜欢上这个爱笑率直的“阿咪子”。米袋子扛在肩上,杨卓玛扛起了担当与责任。“她哟,比我的亲女儿还要亲哩!”提到杨卓玛,的木果、吉克干马老两口有说不完的话。因为儿子去世、女儿远嫁,老两口常年没人照顾,帮扶工作队来后,他们家就多了一个女儿。“我们都70多岁了,阿呷嫫知道家里情况后,经常来帮忙。”“没米了买米扛米,没油了提油送来,还陪我们说话。”“背来的米都是20斤一袋,这么重还要走很远的山路,我们心疼她让不要送了,可阿呷嫫不同意。”“她工作很忙,几天见不到她,我们都想得很。”杨卓玛主动当起了老两口的“贴心小棉袄”,照顾起居、送米送油、聊天陪伴、打扫屋舍……蜿蜒的山路上,留下了她无数个步履匆匆的脚印,20斤重的米袋子扛在肩上,杨卓玛扛起了“扶贫路上,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丢下一个贫困群众”的担当与责任。易地扶贫搬迁后,的木果、吉克干马老两口搬进了村委会附近的新居,杨卓玛跑得就更勤了,每次还未走进院子,就能听到老两口远远地招呼,“哎哟,我家的‘阿呷嫫’回来喽!”探索脱贫攻坚的“瓦以特色”“年3月,杨卓玛主动要求到瓦古乡瓦以村任第一书记。综合考虑后,我们没有同意她的申请,但这个小姑娘坚定得很。”美姑县脱贫攻坚综合帮扶工作队队长刘文武说。“条件艰苦,脱贫难度大,很多人都感觉她吃不下这个苦!”提到杨卓玛刚到村时,不少乡村干部说道。“不能给帮扶队拖后腿!”杨卓玛立下“军令状”:撸起袖子,背水一战!不到一个月,杨卓玛走遍了村里家家户户,整理出了道路建设、安全饮水、电力改造等群众普遍关心的困难和问题。“只有做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事情,才能让大家信服。”杨卓玛四处协调,通过政策扶持和派员单位支持,全村的生产生活用水很快得到了改善,基础设施升级改造有序推进,村通“宽带网络和广播电视”实现全覆盖……村里的大人小孩都知道,这是我们村的第一书记杨卓玛。“村子以前没有路灯,天黑后到处漆黑一片。现在装上了太阳能灯,一到晚上都亮堂起来了!”亮堂起来的不仅是道路,还有整个村庄:道路通村入户,新居错落有致,家家户户窗明几净,所到之处、焕然一新。住上了好房子,怎样才能帮助群众过上好日子?杨卓玛的第一个念头就是:发展产业!鼓起群众的“钱袋子”!她一点点学习产业知识、摸索发展重点,因地制宜探索走出了一条符合当地实际的产业扶贫新路子。她带领群众成立养殖合作社,创建了瓦以村第一个中药材种植产业试点基地;发展16户养殖大户,8户家庭农场,规模最大的养殖了80只羊、只岩鹰鸡;积极盘活村内闲置土地,鼓励群众流转租赁,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当前热门的“直播带货”,让“95”后第一书记有了新想法。她化身“网红”,为当地的土蜂蜜、苦荞、岩鹰鸡等代言,宣传销售村里的“土特产”,不仅解决了农产品销售问题,更打响了特色农产品品牌。持续不断的努力,群众们得到了实惠。“以前人均收入还不到元,现在已经破元了!”年,瓦以村实现整村脱贫。今年,一个好消息让杨卓玛兴奋不已,正在修建的旅游环线穿村而过,这不仅会拉近村子与外界的距离,更连通了群众们的脱贫奔康路。“胜利后我将申请留在大凉山”来自乐山的骆大伟是瓦以村驻村工作队员之一,他印象中的杨卓玛是个能力强、办事稳妥的“好搭档”,不仅没见过姑娘哭过鼻子,相反队员们遇到困难时,她还会鼓励开导,是大家名副其实的“开心果”。其实大家并不知道,对于自己的家人,这位坚强的姑娘有太多不舍与牵挂。“我与丈夫晋美扎西是在脱贫攻坚中结缘的,他也战斗在布拖县脱贫攻坚一线。新冠肺炎疫情发生时,我们刚结婚不久,商量后决定马上结束婚假回到工作岗位。”杨卓玛说,丈夫匆匆送她回村后,来不及惜别便赶了回去,因为那里同样有始终放心不下的贫困群众。外婆也是她深深的牵挂。“因为父母工作缘故,我从小跟着外婆生活,我们之间感情非常深。”“家里面一直是报喜不报忧,最近才知道外婆旧疾复发,病情不稳定,住院后还下过一次病危通知书。”视频通话中,生病的外婆还在叮嘱杨卓玛好好工作,这个从来不叫苦不喊累的姑娘偷偷抹起眼泪。“我是第一书记,关键时候走了,村里怎么办?”虽然恨不得立即“飞到”外婆身边,但肩负使命,她只能用视频通话看望日夜思念的外婆。“婆婆,身体好些没有?”“好了,你放心嘛!”“婆婆,脸还是有些肿呢。”“我没得事,你把工作干好,不要担心我……”杨卓玛知道,外婆的轻描淡写只是为了不让她分心。听着安慰的话,她再也忍不住,匆忙挂了视频电话,眼泪啪嗒啪嗒地往下掉……在打赢脱贫攻坚收官战的路上,这个坚强的姑娘用双脚丈量着每一寸土地,用真情温暖着每一个群众,一路荆棘从未退却,一路艰辛从未喊累,唯有在亲人面前,她才会偷偷抹眼泪。哭完过后,她总是擦干眼泪,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在全面完成脱贫攻坚帮扶工作后,综合帮扶工作队将返回原来工作岗位。杨卓玛说,胜利后我将申请留在大凉山,留在这片为之奋斗、挥洒汗水、奉献青春的地方,真正成为凉山的女儿“阿呷嫫”。“格桑花”绽放在“云端”上的村庄,群众们脱贫了,收入增加了,幸福感获得感提升了,大家都开心地笑了……用心用情用力做好帮扶,入户时来回走几个小时是杨卓玛的“家常便饭”。用心用情用力做好帮扶初在美姑县瓦古乡见到杨卓玛时,她正说着一口流利的彝语,在电话中为群众解决困难和问题。采访中,才知道面前这个爱笑的瓦以村第一书记居然是个“95后”的藏族姑娘。前往村子的车上,她说着村里的情况、脱贫攻坚的重点……“到村要经过22道弯,平时来乡里学习办事没有遇到车我们都是走路,单边要几个小时!”随着她走村入户,几乎每个群众都能讲出杨卓玛的故事,近的如照顾年纪大的群众生活起居、扛米买油,远的和群众一起发展产业、为村里修路装灯,大家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群众身边无小事!”“阿呷嫫”正是对她工作的肯定和深深的谢意。“这里条件很艰苦,脱贫攻坚的难度很大,能干出现在的成绩实属不易。”同行的驻村工作队员说:她硬是凭着韧劲,与群众一起苦、一起干、一起拼,大家住进新居了、产业发展了、收入增加了、都脱贫了。“脱贫有多难、干部有多拼!”不负韶华、只争朝夕、不胜不休。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的“格桑花”,真的很美!文/凉山日报全媒体记者陈曦李洁图/凉山日报全媒体记者钟源